4月5日,香港蘇富比將推出其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名家書畫拍賣,包括張大千等名家精品在內的308幅畫作,僅僅是估價就已達到1.5億港元。“我們預計將出現激烈的競拍場面。”蘇富比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這只是近期火爆的收藏市場的縮影。幾天前,在美國的一場拍賣會上,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個粉彩瓶由800美元的估價競拍至1800萬美元,漲幅達2.25萬倍。北京知名拍賣商永樂國際表示,其2010年的拍賣表現良好,最終交割率達92%。永樂國際是世界三大拍賣行之一的佳士得在國內的授權商。而在此前的幾年里,拍賣行的總體交割率都不算很高,因為交易中往往有后悔的投資者。
不僅是書畫和瓷器收藏市場,就連其他的一些雜項,也獲得了很多投資者青睞。北京的潘家園是北方首屈一指的古玩集散地。在2003至2006年收藏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很多潘家園的老手紛紛南下,在上海、深圳乃至香港推銷他們手中的古玩。那時,即使是在香港的高速公路旁,有時也能看到內地拍賣行的大幅廣告。其中的委托人大多是來自北方的這些老手。不過,這個場面如今已難以重現。廣州最大的雜項交易市場帶河路市場的玩家告訴記者,北方的客人已經很少了。由于缺貨,他們往往還要去北京淘些回來。
淘的人多了,真品有限。于是,不論是新手,還是老手,都不免有上當的時候。在帶河路市場,記者就見到一位年約40歲的玩家,攀談幾句,他就向記者抱怨最近淘了假貨,讓他損失了很多錢。實際上,贗品只是收藏市場火爆的一個副產品,據說,現在就連利潤最低,最難造假的木雕也出現了贗品,而市場上的各種玉石,交易時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否則,一不留神就會讓來自南美某個小國的石頭冒充了和田玉。
更大的副產品則是炒作。在各路資金的帶動下,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藍寶石、黃蠟石等等各類石頭都開始飆漲,1年前,一塊在市場上僅售二三百元的黃蠟石曾一度炒到上萬元。除了石頭,還有錢幣、徽章,甚至紅酒,只要是可以進行投資的產品,幾乎都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漲幅。法國的紅酒商驚嘆,就連期酒也被中國人搶光了。所謂期酒,有點類似于中國早年的糧票,只是一種融合了購買權的衍生品。
就在這股投資狂潮中,有個現象值得關注,許多收藏家對記者說,他們已經看不懂這個市場。一位收藏了20多年根雕并擁有自己的工作室的老行尊坦言,他現在已經不愿談根雕了。
?
理財周報記者 張偉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