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離”情結(jié)
自孩提時代起,“被縛于平凡國度的憂患意識”便成為西蒙·費思弗(Simon Faithfull)揮之不去的困擾。同多數(shù)男孩一樣,費思弗懊惱于無法自由飛離,甚至面對“蒼蠅自由行走在天花板上”時慨嘆天地不公。如果“人生的所有音鍵在童年時代都已按下(薩特語)”,那么“飛離地球”無疑是費思弗兒時奏出的最強音階。
《重力糟透了》(Gravity Sucks)部分作品
《重力糟透了》(Gravity Sucks)部分作品
正在英國電影協(xié)會畫廊(BFI Gallery)展出的《重力糟透了》(Gravity Sucks),是為紀念人類首次登月40周年舉辦的“一大步”(One Giant Leap)夏季秀之一,也是西蒙·費思弗(Simon Faithfull)在過去十幾年中為“飛離”作出的不懈努力。費思弗今年42歲,畢業(yè)于倫敦的中央圣馬丁藝術(shù)學校(Central St Martins School of Art)和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現(xiàn)任倫敦大學斯萊德美術(shù)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的客座教授。
屢敗屢戰(zhàn)
展覽中的最大看點,是名為《逃逸飛行器》(Escape Vehicle)的系列影像作品?!?996年我制作了第一件‘逃逸飛行器’,是把與火箭裝配在一起的椅子。我沒指望它會成功,但也沒想到它跌落爆炸的速度如此之快,如同‘絕望版’的《極品試車》(Top Gear)”。
不過彼時那份微薄期待帶來的震顫,卻存留在費斯弗心中,使他猶如挑戰(zhàn)風車的堂吉珂德,向上再向上地發(fā)起一次次的沖鋒,直到《逃逸飛行器系列之四》(Escape Vehicle No 4)——綁在熱氣球上的一身工作服——它終于起飛,遠離了人們的視線,最后一對老夫婦在花園飲茶時發(fā)現(xiàn)了它。
館內(nèi)最大的屏幕被《逃逸飛行器系列之六》(Escape Vehicle No 6)占據(jù),這是英國以“藝術(shù)與科學”為主旨的機構(gòu)“藝術(shù)催化劑”(The Arts Catalyst)的委約作品,一部長達25分鐘的短片,展示出“逃逸”系列最眩暈的旅程:牽系在氣象氣球的辦公椅逐漸上升,飄蕩在英格蘭東南部高至的上空;這空椅子似乎是一張請柬、一個席位,邀請你一同逃脫束縛,享受失重的樂趣。盡管椅子最終進入沒有氧氣、零下60度的大氣層并發(fā)生爆炸,但費斯弗終于借此飛離地球,為飛而飛,為夢想而夢想,正如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的“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無用即美”,即使只是片刻。
夢想的力量
同一主題的裝置及繪畫作品也在今次的展覽上亮相,其中“火柴椅”可說是費斯弗未泯童心的最佳投射,荒謬卻可愛:在一個玻璃容器內(nèi),一個極小的火柴椅被電線拴在三只蒼蠅上;作品安置在極小的基座上,被極小的光束照耀著,投射出極小的影子,仿佛走進《借用人》(Borrower)里小人國的圍墻世界。
或許在費斯弗眼中,他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兒,重力是他的圍墻,總夢想著飛向墻外的世界。這個夢想令他可以化平淡為神奇,將普通人視而不見的雜物幻化為“上升”的力量,從而帶來別樣的風景與體驗。他所做的并非是“人類的一大步”,卻是這一大步之后必不可少的許多小步。(宋立供稿)
展覽時間:2009年7月17日——2009年9月20日
宋立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