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九月創(chuàng)下個人專場拍賣的最高記錄后,“赫斯特旋風”再度來襲。今次的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不再以“觀念藝術家”的姿態(tài)示人,而是以素未謀面的“純畫家”形象出現,業(yè)內對此一片嘩然,贊揚之聲有之、貶伐之聲猶重。一向與爭議相隨的赫斯特,于此景早已見怪不怪,一氣兒在倫敦連辦兩場展覽。
盡管之前的“點”繪畫(spot paintings)及“旋轉”繪畫(spin paintings)大獲成功,但在赫斯特眼里,那些只是“機械方式制作的產物,‘技術上’或可稱為‘繪畫’”,他更傾心于將自己拋諸油墨中去做一個真正的畫者。于是16歲便放棄繪畫的赫斯特,在2006年重拾畫筆,“閉關”德文郡家中的花園小屋內獨自創(chuàng)作。
首批25幅作品亮相于華萊士收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該館以展出古典名畫、家具、兵器及瓷器而聞名。古典氛圍與當代氣息在視覺上的沖突與激蕩,無疑成為展覽的最大看點,開幕前三天就有超過4000名觀眾到訪,并有望突破10萬人的參觀總數,創(chuàng)歷史之最。
《人應一無所知》(The triptych Men Shall Know Nothing)
如題所示,整組作品籠罩在普藍和灰黑的色調下,“與過去緊密相連”(赫斯特語)。圓點和白線編織的網絡成為主要背景,或是牢籠的困境、桌面的支撐,或是破碎的玻璃、難以掙脫的蜘蛛網,頭骨作為畫面主要元素隨處可見,神秘幽暗的氤氳彌漫其間,無一不表現著赫斯特最鐘愛的主題——死亡。
華萊士收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館長羅莎琳德?薩維爾( (Rosalind Savill)認為赫斯特“創(chuàng)作精神非常古典,對于‘死亡’的描寫飄渺脫俗,可堪比同在館內展出的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的《隨著時間之神的音樂起舞》(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
展覽時間:2009年10月14日——2010年1月24日
《無關緊要》(Nothing Matters)
《烏鴉》(The Crow)
那邊廂喧囂輿論依舊擾攘,這邊廂赫斯特攜19幅新作再次登場,不知是否出于對媒體大驚小怪的有意調侃,剛剛在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開幕的畫展取名為《無關緊要》(Nothing Matters)。
《空椅子》(The Empty Chair)
《失眠》(Insomnia)
“烏鴉”顯然成為赫斯特創(chuàng)作題材的“新寵”,在哈克遜廣場(Hoxton Square)展出的三幅三聯(lián)畫中,一只烏鴉撕展著雙翼在半空震蕩,紅色顏料潑濺在它的身體上,絢爛而恐怖;在美臣場(Mason's Yard)展出的四幅三聯(lián)畫中,“烏鴉”再次進入觀眾視線,如噩耗的前兆,隨同幽靈、骸骨以及椅子、檸檬、酒杯、蝎子等事物,傳遞著死亡的信息。
如果說“死亡”在上述畫作中僅僅是寓言,《一個男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Man)則將它轉化為現實,畫中人正是赫斯特的摯友、去年自殺身亡的YBAs成員之一安格斯?菲赫斯特(Angus Fairhurst)。該作令人想起藍色時期的畢加索在痛失好友時所作的《卡薩吉馬斯之死》(Death of Casagemas),不過在赫斯特作品中尋不到天堂的光輝,徒留冰冷與孤寂。
《一個男人的肖像III》(Portrait of a Man III)
斯戴德力克(Stedelijk)前博物館館長魯蒂?福奇斯(Rudi Fuchs)看過赫斯特畫展后,寫下了這樣的感想:“當我試圖捕捉他新作的視覺情感時,常常想起貝克特(Samuel Beckett)——不是指哪個具體的小說,而是樸素平淡的語言。伴隨著破碎的語句、散淡的言詞和碎片式的觀察,真實漸趨清晰”。
展覽時間:2009年11月25日——2010年1月30日
圖片及相關資料來源:
http://www.wallacecollection.org
http://www.whitecube.com
http://www.telegraph.co.uk
http://arts.guardi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