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我去皇城美術館看過這樣一個名為“字跡·痕跡”的大尺幅抽象畫二十人聯(lián)展,開篇語寫的巍巍正氣,仿佛要正我中華視覺藝術之正宗:“視覺藝術家有責任建造自己國家與民族原創(chuàng)的東西放在全世界的藝術鏈上。吾國水墨、古漢字、線性表達正是一個絕好的通道。”
從這個展覽中我發(fā)現(xiàn)咱們中國的抽象藝術家有個毛病,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老是在書法、漢字、水墨、印章中去找抽象,走不出來。中國現(xiàn)有的當代抽象藝術不能脫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窠臼,缺少創(chuàng)新。但若是與那些不斷重復的“大臉”相比,從中國傳統(tǒng)書法、漢字中演變出來的當代抽象藝術,仍然也應該能代表未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它們是85新潮以來,結出的希望之果。
在中國當代抽象藝術面前,一直有兩個絆子——中國傳統(tǒng)與西方傳統(tǒng)。所謂中國傳統(tǒng),上面已經提到,即是漢字、書法、印章之類的傳統(tǒng)語言圖式;所謂西方傳統(tǒng),即是西方的表現(xiàn)主義。 中國傳統(tǒng),我們先暫且放在一邊,先來談談西方的表現(xiàn)主義。在現(xiàn)代語境里說到抽象藝術,不可否認大多數(shù)人會首先想到西方,想到馬列維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波洛克。記得曾經有個老外來我工作室,看到我自己的畫掛在墻上,很驚異的連連說“波洛克!波洛克!”。實際上我只是在做一些關于中國抽象藝術的試驗,不關波洛克的事。但往往很尷尬,外國人以及中國人自己都會先入為主的將抽象藝術往西方表現(xiàn)主義上去套。如果我們沿著西方的路子走,那我們做什么都會讓人覺得是別人做過的。
我們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抽象藝術之路?甚至如何才能用抽象藝術去引領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方向? 改變中國當代藝術被政治波普遮蔽一切的現(xiàn)狀?
基于此,我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從表意開始。
何為“表意”?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說起。自顧愷之的“神形”論,到倪瓚的“逸筆草草”“聊寫胸中意氣”,再到齊白石所謂“似與不似之間”,這些論點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品評原則,并一直占主流。中國人畫一個石頭,不會拿一個特別像的石頭來叫它石頭,我們中國人講究幾筆就是石頭。寥寥數(shù)筆,所謂筆不周而意周。若是畫得太似,則為寫真,索然無味;若是不似,則為欺世。所以,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妙全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那點“意味”。
我們中國的這種表意主義與西方的表現(xiàn)主義完全不同,是兩條脈絡。
一般認為西方的抽象藝術從特納、印象派始見端倪。并不是說他們的東西即為抽象,而是指從他們開始,西方藝術家們對文藝復興以來三維空間造型體系的反叛,自那時起,西方藝術開始了平面化傾向,畫面也不再是完整無缺、一目了然,而是更加注重利用色彩、形式等繪畫語言本身去營造氣氛、情緒?!俺橄蟆?、“表現(xiàn)”、“解構”這些詞匯開始頻頻出現(xiàn)于藝術史上。接下來出現(xiàn)了一系列以抽象為形式的繪畫流派,立體主義,德國表現(xiàn)主義,俄國至上主義,荷蘭幾何抽象派,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這一系列的現(xiàn)代藝術流派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的視覺藝術,中國也不可豁免,并且似乎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以西方的這些流派唯馬首是瞻,步步緊跟,拼命想把咱落下的那一百多年給追回來。生生表現(xiàn)出國人的那點文化自卑感。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不能走西方那條路。我們與西方表現(xiàn)主義不同,西方人的感知方式是以“視”、“聽”為基礎,藝術作品中的感情表達比較直接,喜歡用"Yes"" No",雖然西方的抽象藝術已經擺脫了焦點透視下的寫真描繪,但仍然是直接的,依然用色彩、塊面、形式表達情感,只不過“不像”了,往往炙烈、激蕩。中國人的感知方式是基于“嗅”、“味”,講究玩味、品咂,所以蘊藉、綿延。我們有自己的源流。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抽象藝術就要亦步亦趨的跟著老祖宗的步伐,不能離開半步。這即是一開始便提到的“兩個絆子”中的“中國傳統(tǒng)”。中國從事抽象藝術的人需要宗“似與不似”這個源,但也要離祖業(yè),離開祖宗們的語言圖示,跳出彩陶圖案、甲骨文、印章。我認為創(chuàng)新是這樣的,比如說漢字是你的父親,書法是你的母親。你是父母生的,但你不會成為你的父母。抽象藝術最高的境界,叫“大象無形”。當代抽象藝術,要保留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蘊藉”,擺脫傳統(tǒng)語言圖示的捆綁,才能找到自身的發(fā)展方向。此蘊藉,即表意。
既然談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就要先談下“當代”這個概念?!爱敶囆g”作為一個時間概念,是指當下的所有藝術,包括現(xiàn)代的也包括傳統(tǒng)的;“當代藝術”作為一個學術概念,則是指所做的藝術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符合當下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能解決當代人的精神困惑。當然這并不是說當代藝術具有功用性,而只是說當代藝術能恰好有這個作用,但在創(chuàng)作時可能它是無心的。說這個似乎有些扯遠了。實際上我是要說,當代藝術歸根到底是要與人發(fā)生關系,解決人的問題。從何說起?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現(xiàn)代人面對種種的焦慮。股市瘋了,樓市瘋了,油價瘋了,糧食高漲,都瘋了。是這個世界瘋了嗎?是人瘋了!如何解脫?這就像朱青生所講的“藝術的第五步”,實現(xiàn)人的徹底自由。盡管聽起來有些烏托邦的味道。中國抽象藝術“表意”之特質,決定了它能夠舉起這面大旗,解決人內心自由解放的大旗。
未來的當代藝術在中國,絕對是要實現(xiàn)從美術中走出來,到抽象藝術的過程。人類不再在畫布上再現(xiàn),一定是要創(chuàng)造。所以說,中國當代表意主義抽象藝術,是未來的青春。中國當代藝術不再只有那種“光頭”,那些不斷重復的“大臉”。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出現(xiàn)新思潮。開始對傳統(tǒng)思維、傳統(tǒng)政治徹底反思。恰在此時,古干開始針對漢字進行朦朧的探索。中國一大批知識分子試圖通過漢字、書法找到當代藝術的出路。中國抽象藝術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到今天經歷了30年的風雨洗禮。古干先生當年豎起了這桿大旗,成為中國抽象藝術的先行者。3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他將中國文化的精髓融到了他的作品中。古干與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們,試圖通過漢字美、漢字的抽象形式,探索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方法。篳路藍縷,終達到一定高度。從漢字的線條到抽象藝術的過渡實踐,堪與米羅、畢加索媲美,甚至以中國人對“線”的獨特理解超越了其形式美。更重要的是,中國當代抽象藝術,既達到了表現(xiàn)主義的形式,又有其最獨到之處——表意主義。表意主義是東方文化特有的,也是世界的。我從古干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國抽象藝術的未來,所以在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從古干開始,他在不斷的實踐著中國藝術的抽象美和表現(xiàn)美.看到古干的作品我們便看到了中國藝術的源頭。
我們這一次展覽就以古干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探討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發(fā)展方向。探討有沒有一種中國的方式來建立我們的藝術,用中國的方式和方法來界定我們的藝術。
當然,這只是個開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