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丁輔之金石書畫展》近日在在上海福州路筆墨博物館舉辦。展品由丁輔之后裔丁利年、丁如霞先生提供:其中有丁輔之在民國時期所作的《歲朝圖》、《雙色梅花圖》、《連理柏圖》,丁輔之自用章《24方覆斗印》,他書寫的甲骨文著作、扇面書畫,珍藏的乾隆年曹素功天然礦石彩色墨,光緒年卜鶴汀定制羊毫筆,玉版扇骨,湘妃竹扇骨,友人贈送他六十歲的賀禮以及生前使用的文房用具等等。同時還展出了西泠印社的定版墨,由金石、書畫名家鄭板橋、丁敬、鄧石如、吳昌碩、王福庵等繪畫、曹素功制作的墨錠。展覽以金石、書畫、著作、文房用具等,從多個角度回顧了丁輔之先生的人生經歷和藝術成就,其中有不少珍貴資料是首次公開展出。
丁輔之(1879—1949),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以世家大族、鄉(xiāng)賢縉紳的身份和在杭郡士子中的文化感召力,成就了時至今日“天下第一名社”。
丁輔之幼承蒙熏,從小受父輩督責,耳濡目染刻苦治學,對詩文、書畫、篆刻、古文字、鑒藏等有較深的造詣。他與王褆、葉銘、吳隱發(fā)起創(chuàng)立西泠印社,一起實踐“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宗旨。他的治印宗法秦漢又崇尚浙派。在印作中仿玉印、戰(zhàn)國官璽、私璽,各具神態(tài),其刀法精細,印風蒼郁樸茂。尤為可貴的是其印面光潔潤澤,不人為制造斑駁、漫漶,于印事極嚴謹,一生共輯印譜近二十種。
1899年,甲骨文面世,引起文化人士重視和研習。丁輔之書寫甲骨文始于1928年,其書法雋秀,用筆刻意追求刀筆效果,點畫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毛筆書法本色,起筆和收筆注意藏鋒,鋒芒不見外露,因而其作品精氣內斂,透露出淡雅的書卷氣息。經數年研習,他編成《商卜文分韻》的工具書,以為廣大卜文書法愛好者易查、易識、易記之需要。
他壯年時,游歷祖國名山大川,積七年之功,作詩一百余首,以卜文書寫成《觀水游山集卷》。用聚珍仿宋體印有小篆題記,還用聚珍仿宋體出版了先輩遺作,由中華書局出版《四部備要》和《古今圖書集成》。
他四十六歲開始學畫,初即以梅花為主,后及松、柏、瓜果,系用彩色沒骨法畫成,其造型之妙,章法之奇,設色之傳神,筆墨之高雅,均顯示出匠心獨具和超凡功力。他自作詩文,并用商卜文題款,這在當時未見第二人有如此之舉。以卜文書法為中心,讓詩、畫、題跋等多種形式圍繞卜文而展開,多方面嘗試與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繼承發(fā)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