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千字文》
《千字文》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是由一千個不同字組成的四字駢文,從盤古開天地到自然現(xiàn)象,再到詩書禮儀等,內(nèi)容天馬行空,包羅萬象。史載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個不同的字,每紙一字教授皇子,但雜亂難記,于是他命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千字文始成。全文除潔字出現(xiàn)兩次外,全無重復,且對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稱絕。
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最基礎(chǔ)的“三、百、千”啟蒙讀物。胡適說他從五歲時就念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兩句話,當了十年大學教授以后,還是不理解以上兩句話的意思。
之后,考場試卷編號,商人帳冊編號,大部頭書籍編號之類皆以《千字文》字序為序?!肚ё治摹愤€影響到海外,出現(xiàn)了日文版、朝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等等。
因為取自王羲之作品,《千字文》自誕生起就與書法息息相關(guān),隋唐以后,凡著名書法家均有不同書體的《千字文》作品傳世,而徽宗的“真草二千文”稱得上是歷史上傳承有序的名作。《草書千字文》著錄于清代《石渠寶笈》,全帖長三丈有余,卷用描金云龍紙,今藏遼寧省博物館。《真書千字文》(瘦金體《千字文》)今藏上海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