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份,設計界備受矚目的“意大利米蘭設計周”都會在這座全球時尚、設計之都如期拉開序幕。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品牌和企業(yè)會“首發(fā)”它們年度最新、最重要的設計作品。米蘭設計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歷史,早已成為匯聚當下全球頂尖設計靈感與理念的集合器及最佳平臺。今年的米蘭設計周,藝術中國親赴米蘭,見證中國設計師在這一平臺上的首次“集體發(fā)聲”。
今年,由中國知名策展人楊冬江帶領的20位中國設計師的作品集體在米蘭大學亮相并同時舉辦了“Yù-中國設計進行時”學術研討會。展覽由楊冬江與意大利米蘭設計周沙龍外圍展創(chuàng)始人吉達·博亞迪(Gilda Bojardi)共同策劃。作為設計周外圍展的重要部分,展覽以“Yù”為主題,從中國設計現狀出發(fā),匯集了張永和、朱锫、邵帆、林學明、陳耀光、石大宇、賈偉等20位中國著名建筑師、家具、產品設計師的作品,詮釋了當代中國設計的現狀和水平,作品不僅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有基于當代設計潮流的嶄新闡釋,展覽希望引發(fā)設計師對設計本質和中國未來設計發(fā)展路向的思考。
一直以來,我們對當代“中國設計”的形象認知始終缺乏清晰的表述語匯。中國現代設計從80年代開始經歷了對西方設計的模仿和抄襲階段逐步走到今天,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已經走向世界舞臺,中國的設計師們也在探索自身設計方向和出路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股整體的力量,他們便代表了今天“中國設計”的整體形象。我們在展覽現場的很多作品中都發(fā)現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痕跡,這些設計源于設計師們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對自然的遵循和對中國美學特征的采納。
中國與意大利以及其它的設計領先國家,諸如德國、日本、北歐等國的設計發(fā)展經歷了不同的背景和過程。與其他國家的設計師相比,意大利的設計師更傾向于把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和文化來操作。這一點與中國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之處。展覽開幕后的學術研討會上,4名意大利知名設計師安東·西比克(Aldo Cibic)、卡羅·哥倫布(Carlo Colombo)、斯蒂凡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盧卡·特拉奇(Luca Trazzi)與4名中國設計師陳耀光、梁志天、林學明、郭錫恩深入闡述了自己對于當代設計的理解和態(tài)度,他們的討論突破了展品創(chuàng)作而關注到更深層的對各自設計立場的表達上。研討會由意大利著名設計師恩里科·馬提奧(Enrico Morteo)主持,意大利后現代設計代表人物亞歷山德羅·門迪尼(Alessandro Mendini)、中方策展人楊冬江、策展顧問吉達·博亞迪及總策劃、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總裁汪林朋也先后闡述了他們對全球及中國設計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設想。
對于“中國設計”的全球定位和發(fā)展走向,每一位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并在各自的設計領域中詮釋著他們對“設計”的終極理解和表達。反觀意大利設計,從60年代開始引導世界設計潮流走向,從激進設計、反設計到80年代的后現代設計,意大利設計師一直走在世界設計前沿,將藝術與功能的結合發(fā)揮地淋漓盡致。與意大利相比,中國設計曾經在一段時間內脫離了世界設計潮流的發(fā)展步伐,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對“中國設計”充滿期待,期待中國的設計師們能夠引領中國設計自成一格,生發(fā)出一條與西方設計并行并擁有自身鮮明設計風格和特色的發(fā)展路徑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