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某企業(yè)收藏機構的掌門人鑒于 “很多人總想把藝術品市場當成股票來炒作,這個一定會失敗的。真正的收藏家一定是喜歡才會購買,不完全是投資,完全把藝術當投資的人是投機”的現(xiàn)象,提醒人們“不要把藝術品市場當作股票來炒作”,理由是:從去年到今年,市場顯示好的、來源翔實的作品價格還在持續(xù)走高。我們可以看到吳冠中、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的作品在金融危機中依然翻倍上漲,這至少證明起碼市場有一部分是健康的,而另外一部分虛高的市場即使沒有金融危機,它也會倒下,金融危機只是個理由,其實如果沒有金融危機,藝術品該倒的還倒,該漲的還漲。
誠然,提出“不要把藝術品市場當作股票來炒作”的說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藝市與股市雖有一個共同的屬性,以投資作為手段來求得回報,但金融股市不可能會有“在金融危機中依然翻倍上漲”的“吳冠中、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的“個股”。因為畫家作品的價值定位是畫家的歷史地位所決定的,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fā)顯示其無限的升值空間。
而中國上市公司的跌漲起伏,即便不是在金融危機的格局里,很大程度上會因政局因素以及全球資本市場的起伏而引發(fā)不可預測的風險,甚至倒閉下市。
可以這樣說,任何上市公司都不可能成為經(jīng)過歷史淘汰而形成的穩(wěn)固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的書畫家作品。如果某幾家上市公司的股指始終如同吳冠中、潘天壽、李可染等藝術家的作品,股市就不會有“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的警示了。
對以吳冠中、傅抱石、李可染等“堅挺個股”,自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期也并不是只漲不跌的。
2008年秋拍,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橫5.3米,縱35.5厘米)以接近高出估價800萬港元2倍的1578萬港元成交,雖然成為目前吳冠中的中國畫作品拍賣的第三高價。但較之2007年5月31日在北京保利以 4070萬元拍出的吳冠中(1981年作)的《交河故城》(橫102厘米,縱111厘米),無論在尺寸上,還是在藝術水平上,這件巨制力作的價位比之《交河故城》都顯得極為寒磣。
近幾年在拍場上不斷演繹千萬元乃至數(shù)千萬元“神話”的傅抱石作品,在2008年秋拍中,他的《水閣圍棋》也只是以254萬港元成交。2008年11月10日在內地大牌拍賣公司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傅抱石1946年作的《淵明沽酒》成交價161.28萬元、1964年作的《雙瀑圖》成交價196萬元、1960年作的《松閣觀瀑圖》成交價224萬元、1943年作的《東坡詩意圖》成交價358.4萬元、1946年作的《溪上清話圖》成交價548.8萬元。而在2007年北京匡時秋拍時,傅抱石的《東山絲竹》、《聽瀑圖》分別以2240萬元、1624萬元成交;2007年6月7日,在浙江皓翰夏季書畫藝術品拍賣會上,傅抱石的《青楓欲赤》以1100萬元成交;2007年11月9日,在北京永樂秋拍時,傅抱石1945年作《蘭亭修禊圖》以2016萬元成交。面對傅抱石昔日1050165元∕平方尺的最高價位,眼下最高成交價548.8萬元的《溪上清話圖》值得圈點嗎?
2008年秋拍,李可染的兩件作品《白毛女》和《孺子牛圖》皆以201.6萬元拍出,這價格可能也是屬于“羞于言表”的范疇,因為在2007年,李可染1982年作的《千巖萬壑》(鏡心)在中貿圣佳以900多萬元成交。2007年10月6日,在香港蘇富比,李可染1964年作的《婁山關詞意》(鏡心)以1163.3萬元成交;其中尤以2007年5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近代畫拍賣會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以逾350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最為輝煌,打破了李可染作品最高成交價的世界紀錄,同時也成就了他的750891元∕平方尺的最高價位。
由此可見,即便是著名畫家的作品,也因資本市場以及操盤手的因素而出現(xiàn)虛高。作為收藏領域的公眾人物,出言要客觀、謹慎。斷斷不可以報喜不報憂的數(shù)據(jù)來誤導廣大投資者。
誠然,藝市自有其風險在。如虛高、贗品諸因素。但其風險與股市的風險概念殊異。
此前,法學家王鳳海說,近年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藝術品拍賣不可避免地被一些買家作為投資手段,但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因此,買家的心態(tài)要平和,“就像投資股票,賺了你不會和證券公司平分利益,輸了也不會想到要證券公司賠付。”
王鳳海將藝術品買賣等同于股票買賣,顯然是混淆了一個概念。金融股市,每一個上市公司的上市,都是經(jīng)過證券會和證監(jiān)會嚴格審批、審核的,在實際運作中始終接受證監(jiān)會的稽查,對守法者護持,對違規(guī)者處罰,對觸犯法律者亦即涉嫌經(jīng)濟犯罪者要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證監(jiān)會的職責,不僅是監(jiān)督“證券”的合法性、規(guī)范性,更重要的是在嚴格管理的過程中,引導和制約證券公司的依法運行,同時也使廣大股民在股票投資的過程中把主要精力用來思考和判斷手中股票運行的跌漲(風險),而無須花費精力去探究這只股票的真與假或合法不合法。因為分析和考量股票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是證券會、證監(jiān)會的事,股民沒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問題是,藝市沒有“拍監(jiān)會”——也就是說,拍賣市場尚未建立一個嚴格審查拍品來源、真假的機構。如對吳冠中某些拍品的真假分析,只有投資者來自行判斷。因此,藝市的風險與股市的風險不能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