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變化之后在VIP和媒體推廣上會有更大的投入嗎?
王:會,國家會議中心我們是第一次用,自然要更多的宣傳及邀請嘉賓。
記者:面對藝術北京的壓力,未來CIGE會怎么發(fā)展?
王:對于CIGE而言,壓力不在內地,在于香港。CIGE不想只是辦規(guī)模大水準低的博覽會,而是想辦高質量的博覽會,在創(chuàng)辦初期,整個大中國區(qū)域包括北京、上海、香港都沒有以專業(yè)畫廊為主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所以那時有條件招到各國對中國市場有興趣的畫廊,選擇性大自然博覽會參展畫廊水平整體會高一些,香港博覽會的舉辦,由于其地理、交通、服務、尤其是稅收方面的巨大優(yōu)勢,使得CIGE流失了許多海外客戶,而國內本土畫廊又良莠不齊,所以如何在現有的本土環(huán)境條件中,舉辦具有一定水準質量的博覽會是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及尋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記者:面對一二級市場的差異化,您覺得藝術博覽會的機會來了嗎?
王:中國的一級市場一直處于弱勢,這幾年并沒有太大好轉,藝術博覽會要依靠一級市場的繁榮,尤其是以畫廊為參展主體的博覽會是要依靠畫廊的強大與專業(yè)才會有發(fā)展機會。
記者:您怎么看這幾年畫廊業(yè)的發(fā)展?是不是越來越“?!绷?
王:沒覺得中國的畫廊這幾年越來越“?!?,反而覺得他們越來越辛苦,越來越不容易,大買家還是在拍賣行花的錢多,能賺錢的大藝術家大部分都被國外大畫廊簽走了,或者自己經紀自己,年輕藝術家很有潛力有未來性,值得培養(yǎng),但當下經濟回報并不大,隨著這幾年租金、工資等都費用都上漲了許多,畫廊的費用比前幾年高了許多,所以我感覺畫廊現在的壓力挺大的。
記者:在您看來中國畫廊還有哪些壞毛病,該怎么改?
王:不能說是毛病,是發(fā)展階段不同,具備的各方面能力也不同,也不能說是改,只能說慢慢進步吧。
記者:您最欣賞的畫廊是哪一類型?CIGE會給這一類型的畫廊優(yōu)惠嗎?
王:最欣賞那種有自己明確的賞析及判斷能力的畫廊,自己去發(fā)現有潛力的藝術家,并孜孜不倦的去推廣及經營,協助藝術家一起成長,而不是人云亦云,什么好賣就賣什么。有些畫廊,你去看它的歷史時,可以很明確說出畫廊培養(yǎng)或則說做出了哪些藝術家,而有些畫廊,雖說開了很多年,但似乎沒有一個真正屬于畫廊的藝術家。此外還有些實驗性探索性的畫廊,這種畫廊通常盈利能力不強,我們有時候會照顧這種類型的畫廊,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