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早期 王光烈舊藏 翁方綱邀桂馥刻 贈曲阜孔氏 琢研山館 田黃隨形方章
尺寸:2.8*2.8*6.7? 重:124g
一方珍貴的田黃印章將亮相匡時秋拍。這方印章制于清早期,曾由近代書法篆刻名家王光烈收藏,印身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石質醇厚、溫潤,皮殼呈烏鴉皮色,色質俱佳。
此方章邊刻隸書“未谷作于京師日南防”,印文為篆書“琢硯山館”四字。未谷為清代杰出學者、篆刻家桂馥。那么“琢研山館”又指什么呢?一幅名為《琢研山館》的畫作為清代宋葆淳為云谷先生(乾隆時期松江知府孔繼檊)所繪,畫中有翁方綱、袁枚跋。名士桂馥治此印,是康乾盛世文人雅集的一個見證,此印也成為集古董價值與歷史人文價值于一體的珍玩。
田黃石兼具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被譽為“帝石” 、“石中之王”。清代,田黃石更是備受滿清皇族與文人達貴的寵愛,爭相尋覓,價與金玉相埒。
據(jù)悉,一方珍貴的清早期田黃隨形方章即將亮相北京匡時2012年秋拍。這方印章曾由近代東北書法篆刻第一大家王光烈收藏,色澤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綿密欲化,紅筋顯著易辯;其石質醇厚、溫潤,皮殼呈烏鴉皮色,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油潤感,顯為中坂所產(chǎn)上佳田石,色質俱佳。此印整體呈方形,造型規(guī)整,氣息文雅,高6.7厘米,重達124克。
自古田黃以兩計價,通常一兩以上者方算成材,三兩者可謂大材。印章歷來以又以高大方正為優(yōu),但田黃“無根而璞”,出土時均為橢圓狀,一般人不忍取方正,所以田黃方章的價格堪比薄意的三倍向上。如此碩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所耗用田黃原石更巨。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此方田黃方章所承載的歷史人文背景。
此方章邊刻隸書 “未谷作于京師日南防”,印文為篆書“琢硯山館”四字,運刀遒勁老辣,字跡古拙清晰。未谷為清代杰出學者、著名的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桂馥。桂馥字未谷,擅金石考據(jù),篆刻、書法雅負盛名,尤擅隸書,直接漢人。清代包世臣著《藝舟雙輯》評其為“分書佳品上”。桂馥與紀曉嵐、劉墉、翁方綱等乾隆時期的肱骨之臣交善,世人熟知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的題名即為桂馥所書。
印文“琢研山館”據(jù)考,2002年上海敬華春拍有清宋葆淳同名畫作,此畫為宋葆淳為云谷先生所繪,畫中有翁方綱、袁枚跋。(翁方綱跋文著錄于《翁方綱年譜》)云谷當是乾隆時期松江知府孔繼檊。孔繼檊一作繼澣,字陰泗,號云谷,一作樗谷,山東曲阜人。孔子裔。工墨梅,尤善寫影,兼工篆刻,家藏漢印甚多。李彥章刻本《復初齋文集》卷1記載“孔繼檊又與桂未谷馥為同鄉(xiāng)朋友,曲阜桂馥未谷力任校讐,數(shù)年於茲矣。又得其鄉(xiāng)人孔繼檊雩谷出貲開雕而未有舊本。”由此可知桂馥與孔繼檊關系非同一般。而據(jù)此畫中袁枚跋可知云谷乃袁氏姻親,性嗜研,赴都就職亦不忘攜研相隨,名士桂馥嘗為題“琢研山跋”此即齋名為畫意者。此印恰恰印證了袁枚的跋文。
“坊”古同“防”,邊款“日南防”據(jù)史料記載有兩解。一是據(jù)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記載,日南坊為清代京師十坊之一,明清之際多有官員、文人居住在此。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同治年間軍機大臣李鴻藻及曾國藩、左宗棠等一應清末名臣。其二據(jù)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所述,北京大興縣北城有日南坊一地,而翁方綱即為直隸大興人。所以聯(lián)系到《琢研山館》畫中跋文,翁方綱很可能在此印的會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有清一朝,樸學盛行,金石篆刻更是成為了文人間修身養(yǎng)性,以文會友的重要媒介。而隨著清中期田黃石的備受青睞,文人間互以所篆田黃石饋贈好友更是成為一時風尚,此方田黃隨形方章恰恰為我們再現(xiàn)了康乾盛世文人間雅集唱匯的情節(jié),成為了不可多得的集古董價值與歷史人文價值于一身的珍玩。
以田黃拍賣前十名為例,2010年以前,田黃的高價拍品都是出現(xiàn)在香港、澳門地區(qū)的拍場中。隨著田黃石拍賣價格的不斷攀升,使得田黃個人收藏開始向國內轉移。此外,田黃石的作者的藝術水準、作者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同樣影響其價值。價格前十名的田黃作品,無一不是由相應時期的著名篆刻家或雕刻工藝大師所做,由此可見,此方田黃隨形方章更將受到藏家的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