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經(jīng)濟泡沫的破裂就會毀掉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前途?歷史先例告訴我們,市場的自愈能力從未消失。雖然近幾年,藝術品市場內(nèi)部長時間“淤積不泄的污垢”,最終導致其不得不踉蹌前行。但在2016年秋拍之后,“回暖”成為了熱詞,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心中懷揣著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常化的殷切希望,市場的自我調(diào)整以及購藏人群心態(tài)改善的效果同樣顯現(xiàn)了出來。而當古董藝術品的征集變得愈加艱難,開辟新的收藏領域,甚至調(diào)整曾因炒作而遭遇挫折的板塊,成為了營銷者們的當務之急。
涂少輝 析木之津 3 絹本影像 2016年
2016年,中國藝術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約47.9億美元,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為38%,同比2015年增長8%。雖然“二八現(xiàn)象”的凸顯讓投資大都流入了頂級藝術品板塊,新興板塊依舊難以制造輿論熱點。但在此前陷入竭澤而漁這個泥潭的新水墨市場卻迎來了轉(zhuǎn)機。
藝術市場專家龔繼遂認為,古代藝術品受到市場的持續(xù)關注,但資源枯竭難以為繼,“看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近現(xiàn)代繪畫(包括油畫、中國畫)在拍場上屢創(chuàng)天價,升值機會被嚴重透支,同一件拍品在短短幾年內(nèi)重復上拍,價格卻不漲反跌印證了這一事實;隨著藝術市場的板塊輪動,人們自然會選擇當代水墨這塊價格洼地。收藏家張智也認為,相比于價格超高的油畫市場,整體價位偏低是當代水墨畫受市場追捧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數(shù)當代水墨作品的價位相對并不算太高,其在一級市場中的價格多在人民幣10萬元到60萬元之間,能過百萬元大關的比較少”。對于新水墨市場來說,還有另一個利好消息,“中國人對水墨天生有親切感,當代水墨的收藏群體基數(shù)更大。同時,從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來看,當代水墨會成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重要象征之一?!睆堉茄a充道。
馬靈利 白馬非馬 絹本繪畫裝置 2015年
“85新潮”之后,中國當代藝術板塊遭到過度消費,市場中零星有高價作品露面,板塊整體吸引力不足。藝術市場也正嘗試尋覓另一種能夠代表亞洲的當代藝術品類,以激起“黑頭發(fā)、黃皮膚”的民族所擁有的共同文化記憶,而新水墨藝術的成長,很快會趕上這一潮流。
雖然沒有初出茅廬時引人注目,但近兩年市場內(nèi)優(yōu)秀的新水墨藝術品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例如,2016年香港蘇富比當代水墨藝術部總收益約為7350萬港元,五位藝術家作品價格紀錄被打破。很多拍品被私人收藏之后便鮮見于拍場。而對于新水墨藝術品未來的價格走勢,佳士得、保利、嘉德等國內(nèi)外拍賣行均持樂觀態(tài)度:當代水墨市場剛剛起步,鮮有大額資本的介入和惡意炒作。當代水墨作品整體價位偏低,真?zhèn)舞b定相對簡單,投資風險小。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地區(qū)藏家的介入使新水墨已具有一定的國外買家基礎,具有融入國際盤的可能性,而這一優(yōu)勢讓其遠超古代藝術品,更有可能成為國際性的藝術消費品。
“回暖”正在路上,新水墨的生命力會更加強大。但我們也應該警惕,由于新水墨市場在2012年前后的興起就是借市場板塊輪轉(zhuǎn)之機,卻也難逃“熱錢”擺布,很快陷入低迷。而今市場慢慢復蘇,人們對于新水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對于藏家來說,未雨綢繆遠勝于亡羊補牢,警惕風險,摒除投機心態(tài)也許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