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最大障礙不是巖石而是人心
美國企業(yè)界近年最炙手可熱的管理名師,是個以無畏聞名的攀巖高手,《從A到A+》全球熱賣,邀約不斷,但吉姆.柯林斯繼續(xù)行走在窮山絕壁。他說,攀巖是終極的教室,找得到人生每個層面的啟發(fā)與借鏡。最近他執(zhí)筆分享三十年攀爬經(jīng)驗中,體會出哪些深刻的領(lǐng)導啟示。
攀巖三十年,我的人生觀與工作態(tài)度,全跟我的爬山經(jīng)驗緊密相連。
我在科羅拉多州波得市長大,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巖地點與最厲害的攀巖高手。當年我才十來歲,繼父替我報名參加攀巖訓練,我還不領(lǐng)情地嘀咕,「我寧愿讀書。」結(jié)果第一天上完課,我就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的摯愛活動。
對我來說,攀巖是終極的教室,在里面可以找到人生每個層面的啟示,包括企業(yè)、管理、領(lǐng)導和科學研究在內(nèi)。這種運動通常不給犯錯的人第二次機會——死亡終結(jié)一切的學習。但我很幸運,能從錯誤中存活,而且學到了對生活與工作都非常有用的重要啟示。
第一課:堅持向上爬,寧愿落下也不愿失敗:如何不必攻頂就獲得成功
我與友人麥特走過山徑彎道停了下來,一片壯麗的巖石擋在前方:平滑、略微外懸的銀白花崗巖壁,一道指尖大小的薄縫穿過中間。
「你看,這就是我把這條路線叫做水晶球的原因,」麥特指著巖壁上方,離我們50呎、棒球大小的一處石英巖握點。
我們向上拋出繩索,我開始攀爬,希望能來個現(xiàn)場首攀(on-sight),首攀是指在沒有任何路線資料下,第一次爬就成功完攀,一次也沒有墜落。首攀的人只有一次機會,萬一搞砸,落到繩索上,便再也不能稱為首攀。
距離水晶球還有十呎,我的腳開始不穩(wěn),踢落了許多小石頭。我彎緊大拇指,雙手勾住一處凸起的巖壁,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手指頭的重量再減輕一點點就好了……。」首攀的興奮,讓我加重施壓,每個巖點都抓得太用力,就像緊張過頭的跑步者,起跑沖刺太快。
「深呼吸,吉姆,你要放松,」麥特的聲音讓我稍感鎮(zhèn)定。
我慢慢放松手指,調(diào)整呼吸,但心念還在翻滾,「一出錯就再也沒機會……,但就算這一步走對,還是沒把握有足夠的力氣爬到水晶球……,如果到不了那里,就無法將繩子掛入下個保護點來固定…,我應(yīng)該下墜多遠?……」猶疑中,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
「好吧,麥特,我要出發(fā)了。」
右手水平側(cè)拉,左腳移向壁緣。糟糕,應(yīng)該用左手去抓壁緣才對,我把身體朝左方移去,想抓住任何凸起的巖壁或石頭,好讓右手趕快往上挪,再用左手抓壁緣。我把右手手指壓在一塊朝下的巖角上,但這種角度很難側(cè)拉。眼前,我的成功機率不到20%:如果繼續(xù)行動,勢必會墜落,一落就是三十呎;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沒有另個巖栓扣住繩索的保護下,爬得愈高,墜得愈深。
「下降!」我對麥特大喊。
「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組動作就到水晶球,你一定到得了!」
「下降!」我再喊了一次。
說完,我就松了手,控制良好地沿繩下墜。我懸在繩索上大約十分鐘,逐漸恢復(fù)體力,然后蕩向巖壁,這次我抓住了每個握點,順利地爬上山頂。
這當然不能算是完成首攀。盡管同一天稍晚,我再度挑戰(zhàn)那條路線,從下方攀爬而上,一口氣完成攻頂,但無論這次再成功,我知道我還是失敗了。不是敗在行動,而是敗在心態(tài)。因為,就在應(yīng)該全力以赴的一刻,我竟然松手放棄,我其實選擇了失敗(failure),而不是落下(fallure)。
失敗與落下。兩者之別異常細微,卻又意義重大。落下時,你雖然無法攻上山頂,卻始終沒有放棄。落下是你的人掉了下去,失敗卻是你的心已經(jīng)放棄。
爬到落下去,代表你曾經(jīng)全力以赴向上爬——即使成功的機率不到20%、10%甚至5%。你毫不保留,用盡每一分的心智與體力,你絕不替自己找借口,就算再多的害怕、痛苦、胃液翻滾和不確定,你還是要求自己百分百演出。
對旁觀者來說,失敗與落下看起來沒兩樣(都是從空中掉了下來),然而,落下的內(nèi)在體驗,卻與失敗截然不同。
我們只有在選擇落下,而非失敗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極限。沒錯,我只有不到20%的機率可以爬到水晶球那里,但因為我選擇了放棄,我再也無從確定實際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或許我還可以使出其它本領(lǐng),或許我還有力氣多做一組動作,又或者正如我后來發(fā)現(xiàn),下個握點其實很容易抓穩(w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