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爾還是德拉克羅瓦,是當時巴黎美術界的“現實”和“藝術”立場。巴黎的藝術家、收藏家、評論家為此分成兩個陣營,爭戰(zhàn)不息,兩位大師的名字成為戰(zhàn)斗口號。
長期以來,這場爭戰(zhàn)被解讀為“線條”和“色彩”的對抗,畫家安格爾堅守“線條”立場,德拉克羅瓦挺身為“色彩”代言。可是從“線條”和“色彩”的角度看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之爭,似乎過于簡單而模糊,筆者目前所見相關論述,不是偏離,就是有所不及。關于這場爭戰(zhàn)的本質,藝術家自己全部明白嗎?也未必,至少他們沒有清晰而連貫地說出過。
德拉克羅瓦說,線條就是色彩!安格爾說,色彩是虛構的,線條萬歲。
安格爾 《荷馬禮贊》1827年 布面油畫 386cm×515cm 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但是,誰說安格爾沒有色彩?德拉克羅瓦的線條又是什么樣的線條?這段紛爭的實質和影響,有待更為清晰地勾勒,因為現代藝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這兩位大師的分歧。類似的分歧,在文藝復興時期也曾發(fā)生,盡管那時候的分歧未曾引起份爭。
16世紀,人們把佛羅倫薩畫派和威尼斯畫派的風格差異,視為素描(或者造型)和色彩的分歧。那么,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是“素描”和“色彩”之爭嗎?事實上,安格爾的繪畫里有色彩,德拉克羅瓦的繪畫也有素描,所以“素描”和“色彩”之爭不準確。如果認為“素描”一詞不夠準確,那么,可以把素描畫成“造型”。我們發(fā)現,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也好,16世紀的米開朗基羅和提香也好,四位畫家的作品都有造型。盡管在這個問題上,安格爾并不滿意德拉克羅瓦,如同米開朗基羅抱怨提香的造型質量—當年佛羅倫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訪問威尼斯,認為提香作品“生動活潑”,色彩令人印象深刻,可惜“形”很槽糕。但是,即便如此,誰能否認提香和德拉克羅瓦的“造型”?
德拉克羅瓦 《希奧島的屠殺》 1824年 布面油畫 417cm×354cm
那么,15世紀意大利兩個畫派之間的風格差異是什么,19世紀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主導的兩種風格之間的對抗,又到底為了什么?這可以從威尼斯畫派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中,發(fā)現端倪。大家知道,威尼斯畫派以色彩著稱,可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畫派的色彩都很好,那么威尼斯畫派的色彩和其他畫派的色彩,區(qū)分何在?關鍵在于直接畫法及其分離筆觸。在提香之前,整個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油畫,都是平涂罩染的畫法,明暗過渡極其細膩,沒有明顯筆痕,甚至無痕。提香首先使用分離的筆觸作畫,打破傳統(tǒng)的平涂畫法。這種自由的,具有速寫性質的,能看到筆觸的畫法,被稱為直接畫法。那么,直接畫法使色彩呈現出另一種效果,讓明亮的更為明亮輝煌,黑暗的更為陰森恐懼。在對光感、氛圍以及運動狀態(tài)的表現上,傳統(tǒng)的平涂畫法無法與之爭鋒。
掃描二維碼購買《交織的目光:西方繪畫500年》
從10月14日開始,每天一位學者或藝術家的短視頻和精選文章將在藝術中國公眾號上連續(xù)刊登,同時在藝術中國抖音官方賬號推送,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