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xiàn)場
近日,以“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過去與未來”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講座,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舉辦。講座由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管理委員會主辦,新加坡美術館、蘇州當代美術館承辦,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公共文化中心執(zhí)行。該講座由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主持。
嘉賓合影
講座現(xiàn)場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總司長劉思偉,分享了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的藝術家生態(tài)、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特點、當代藝術研究及其當代藝術交流,就加強中國與新加坡兩國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總司長劉思偉
新加坡當代藝術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社會文化劇變中,隨著國家的快速發(fā)展,蔣才雄和唐大霧等藝術家們開始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回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條件。
1970年新加坡市中心被拆除的店屋
1976年新加坡大巴窯住宅區(qū)施工現(xiàn)場圖片
唐大霧1979年創(chuàng)作《溝壑簾》過程
1980年,唐大霧創(chuàng)作《溝壑簾》,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畫廊展出
蔣才雄《新加坡河》,2013年展出
蔣才雄《新加坡河》,2015年展出
新加坡政府自70年代起加大對藝術發(fā)展的支持,建立了國家藝術機構和博物館,設立了文化獎項和教育計劃,推動了新加坡藝術的崛起。80年代末,新加坡當代藝術發(fā)展中的重要人物唐大霧創(chuàng)立了藝術家村,是新加坡首批藝術家聚集地之一。藝術家村的成立成為藝術實驗的重要平臺,培養(yǎng)了眾多藝術家。
1980年首屆文化獎章頒發(fā)儀式圖片
1989年唐大霧在藝術家村的表演
進入21世紀,新加坡政府繼續(xù)投資藝術教育,成立藝術??茖W校和大學,同時通過美術館和雙年展等項目提升新加坡藝術的國際地位,將新加坡定位為當代藝術的樞紐,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和認識本地藝術史的機會。
1996年新加坡美術館開幕
2015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開幕
2023年新加坡藝術大學全新標志揭幕
劉思偉還重點介紹了“華獅藝錦——中國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展覽中的作品,探討了自我和身份認同、自然與環(huán)境以及藝術與藝術史的課題,對展出的作品進行了闡述。
李文《黃人之旅》,布面丙烯,外框尺寸127×76.5cm,1990年,新加坡美術館館藏
海魯拉· 拉希姆《意想不到的嬉戲》,現(xiàn)成物件、綜合媒材(一組八件雕塑裝置),裝置尺寸可變,2018年,新加坡美術館館藏,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戴詩葦《重寫花園狀態(tài)系列》,攝影轉印至回收大理石(墨粉、丙烯顏料、清漆)、帶燈支架、視頻,各種尺寸,8個視頻,總時長59'19",2017年,新加坡美術館館藏,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王美清《解析》,現(xiàn)成中國畫、亞克力、閉路電視攝像機、電視屏幕,裝置尺寸可變,2009年,新加坡美術館館藏
在講座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與會嘉賓和觀眾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了自1970年以來新加坡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的變革如何深刻地影響了當代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同時也向觀眾介紹了他們的藝術理念和創(chuàng)作實踐。藝術家們共同回顧了過去三十年里兩國在藝術領域內的相互影響,并對未來的合作進行了展望。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局長章慧霓
新加坡美術館館藏、公共藝術和項目總監(jiān)王佩琴
新加坡著名雕塑家韓少芙
新加坡藝術家邢萬和
新加坡藝術家李鴻輝
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助理葉葦琦
“華獅藝錦——中國新加坡當代藝術三十年”展覽及其相關國際學術講座、圓桌論壇的舉辦,開啟了中新兩國高質量的文化和藝術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兩國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還展望了未來的合作前景。通過藝術這一媒介,共同探索和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圖文/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