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么咱們中國館的主題“原初”概念和這次的總策展理念“共同基礎”是怎么來有效呼應的呢?我們的主題怎么去演繹總的概念?
方振寧:雖然奇普菲爾德是一個極簡主義風格的建筑師,但是在建筑界或我們的建筑史上,這不是一個唯一的風格,風格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他作為策展人應該兼容,不能說只接受類似他的風格的設計。他提出“共同基礎”這個概念是向其他風格的作品做出一個承諾,就是我們展出的建筑設計雖然具有不同的手法,但我們的基礎是一樣的,我們是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我們的美學、人類的價值觀,如何通過建筑服務于社會,這一點是共通的。
那么“基礎”在中文里面,其實是由兩個意義構(gòu)成的,“基”,就是指地基,地面以下的部分,它支撐著建筑,主要是承重,非常重要。“礎”,就是柱礎。這兩個合在一塊兒,就叫“基礎”。實際上,我們最早的方案是外面方庭的形狀是36塊立方體,就叫做基礎的”基”,屬于地面以下的部分,為建造者的建筑,那么”礎”呢?外面展示方塊,而在有油罐的室內(nèi)展出兩根橫的柱子,橫長為23米,視為墩礎,這是基和礎的部分。我當時考慮這個空間布展是希望從字和詞的意思出發(fā)來決定形式,這樣可以將中文的文化特征和空間裝置有機的、睿智的柔和在一起。因為基和礎就是建房子最基本的概念,那么基礎也就是原初的意思。“原初”還具有文化的含意,基礎只是建筑在物理上的感覺,這個是向上的文化的概念,更寬廣,也是對現(xiàn)實社會很多問題的反思,我是這么考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