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各色——石煜畫展》在中間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了石煜近兩年來的作品,包括油畫和速寫等,其中主要為《印度系列》的人像,這些作品都展現(xiàn)出作者在用色和用筆上的新突破。
石煜于1973年出生于北京,作為70后的北京人,他沒有經歷大的社會變動,而且見證了八九十年代的西學熱,在整個藝術視野方面較為開闊。他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在求學期間受到的是傳統(tǒng)寫實藝術訓練,從寫實到寫意,他經歷了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及理念方面的轉變,而這次《各色》展覽,正是他寫意畫法與寫實畫法的結合。
藝術家石煜
從學院一路走來,石煜的作品總是在試圖簡約物象,最終達成色域的諧和。他在技法上接受過學院式訓練,但是他的骨子里卻是表現(xiàn)式和寫意式的。正如美學家彭鋒所言,石煜的作品體現(xiàn)出一種心理“糾葛”,一種西方寫實傳統(tǒng)與中國寫意傳統(tǒng)的紛爭,這種二元緊張成為了其作品中重要的表現(xiàn)來源。此次展覽展出的是他在印度旅行時的油畫及速寫作品,梵高式的用色以及德國表現(xiàn)主義式的用筆,賦予了這些作品以主觀性和獨到的感染力。這些作品在視覺效果上雖然粗獷,但是極富沖擊力,寬而粗的人物輪廓線條以及接近平涂的用色,都使得畫中的物象得以簡約。在用色方面,石煜無疑是大膽的,借助線條的分割,冷暖色塊相互排列對比,形成一定的節(jié)奏感。背景往往是大塊面的金黃色或者藍色,色塊與色塊之間的連接和排布有如羅斯科的色域繪畫,若是但從形式本身來觀察便極具抽象的形式之美。
石煜的這批作品,試圖表現(xiàn)的并不單單是視覺之美,畫面中厚而有力的用色使得整幅畫面有種繪畫肌理上的觸覺感,如果說明亮的用色是一種敞開的外向精神的話,那么這些略顯“糾結”的筆觸則是一種內斂式的凝聚,藝術家內在的糾葛躍然布上。
印度系列作品 布面油畫 2012
值得注意的是,石煜的這批畫表現(xiàn)的都是印度國民的日常生活姿態(tài),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打呵欠,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對于一個非本土的國家文化,往往不能通過教科書式的宏大敘事來理解,只能透過切身的體驗來領悟,石煜的這批反映印度人生活情狀的作品為中國人真實地展示了印度人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文化風貌。這些藝術作品給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視覺享受,更為重要的是石煜的藝術精神以及在這種精神下他本人對印度人的理解。作品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藝術化的觀察印度的視角,這在一般的導游式文本中是不能尋到的。我們曾在陳丹青的西藏組畫中見到了藏族人的喜怒哀樂,陳昱的《印度系列》更為我們作了印度人生活的見證。但不同于陳丹青的《西藏組畫》,陳昱的作品中沒有哀愁,更沒有“傷痕”,有的是明艷而諧和的色彩,以及對印度人深深的情感。(文 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