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犀?!?,孟京輝、廖一梅夫婦“悲觀主義”三部曲的開篇之作,一路狂奔,直至8月7日晚的保利劇場定格在第一千場。
這是一個中國式奇跡,就算是最為大眾喜愛和津津樂道的《茶館》,迄今為止上演的場次也不過是六百多場。奇跡還未止步,到明年上半年,孟氏戲劇的另一部力作《兩只狗的生活意見》預計也將成為第二個“千場先生”。
13年間,《戀愛的犀?!吩谌澜?6個城市演出累計達1000場,巡演里程226800公里,觀眾人次達36.8萬。從1999年至今,已演出五個版本。包括郭濤、吳越的99版,段奕宏、郝蕾的03版,段奕宏、王檸的04版,張念驊、齊溪的08版,以及劉暢、黃湘麗的2012版。
13年前,廖一梅連上演與否都還是未知,僅僅出于任性寫出了《戀愛的犀?!?,冥冥中覺得當時的小劇場戲劇都在賠錢只因沒有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最好的專業(yè)團隊,于是,導演孟京輝、制作人戈大立、編劇廖一梅以及舞美設計趙海“攢”了一臺戲,讓那個年紀急需宣泄的一腔少年愁找到了出口。
后來這個過程中的故事,幾乎成了每一個小劇場戲劇人的勵志傳奇:孟京輝曾經(jīng)想抵押自己在后門橋的房子,最終獲得了自己大學同學一筆26萬的投資;沒有排練場,劇組在三聯(lián)書店排戲;首輪在北兵馬司劇場演出40場,引發(fā)狂熱追捧……然而這部孟京輝、廖一梅夫婦“悲觀主義”三部曲的開篇之作,卻一路狂奔,直至千場。
■十三年五個版本
主要臺詞幾乎沒動
“一切白的東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慚形穢;一切無知的鳥獸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綠燈讓你順利通行;你是不留痕跡的風你是掠過我身體的風,你是不露行蹤的風,你是無處不在的風”……
被一個動物飼養(yǎng)員擊中的幾代文青對“犀?!钡慕?jīng)典臺詞津津樂道耳熟能詳。
《戀愛的犀?!分员蛔u為當代人的愛情圣經(jīng),與其清新靈動的臺詞不無關(guān)系。這些詩一般的語言刻畫了愛情的殘酷與美好,即便是十余年之后,人們?nèi)钥梢詮倪@些唯美純凈的句子中感受到其中飽滿而深邃的力量,宛如初戀一般的夢幻與熱烈。
孟京輝說,“那些臺詞中的愛情猶如生命的禮花彈,它能夠炸開黯淡乏味的生活,讓人們突然間變得美麗,變得神采飛揚?!绷我幻氛f,“13年來,其中的主要臺詞幾乎沒有動過,即便是舞臺呈現(xiàn)有變化,也大都停留在導演層面。迄今為止的5個版本各有粉絲,這與每個人不同的個人記憶有關(guān)。”
2003年僅僅演到第二個版本時,孟京輝便斷言這出戲會演到一千場,當時沒人相信他,包括廖一梅。雖然不憧憬奇跡,但廖一梅說,“骨子里我是個瘋子,跟臺上的馬路和明明一樣,我相信我們應該擁有那些超越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自由的生活,我也相信人的愿望可以強大到改變天空的顏色、物品的形狀,讓夢想具有真實可觸的外殼?!比欢谒磥恚暗材阌媱澮龅?、想讓它成為奇跡的,一般都成不了,因為在你處心積慮之時,能量必然會衰減。”
■駐場演出常態(tài)化
使“沖千”成為可能
2008年蜂巢劇場的開張,讓孟京輝的作品有了駐場的可能,制作人戈大立說,駐場是讓演出常態(tài)化、形成品牌的必經(jīng)之路?!吧鲜兰o30年代的百老匯,也沒有一出戲能過千場,可當一出融合了雜技、脫口秀、魔術(shù)、話劇、音樂劇為一體的綜藝秀出現(xiàn),25年間演了3700場,絕大部分是駐演,百老匯的生態(tài)也就此建立?!狈从^《犀牛》,這1000場中,近4年來有600場是在蜂巢完成的。
戈大立稱,“現(xiàn)在蜂巢一年250場演出,觀眾10萬人次,這個數(shù)字相對于電影可能不算什么,但對話劇來說在沒有品牌營銷的時代幾乎不可能做到。在沒有國家大劇院以前,北京的話劇票房每年也就是兩三百萬,但有了國家大劇院以后,僅這一棟建筑內(nèi)的四個劇場,票房就達到了每年3億,這對帶動觀眾基數(shù)以及培育戲劇生態(tài)起了很大作用。我相信,過1000場就意味著能過3000場,戲劇的影響力是縱深的,而且可持續(xù)時間長。孟京輝僅微博的粉絲就有110萬,網(wǎng)絡時代無疑擴大了戲劇的影響力。對于話劇來說口碑是最見效的,也就是所謂的戲劇越演越經(jīng)典。如果說電影是一次性消費,那么話劇是一次創(chuàng)作、百年消費。”
■明年上半年
“兩只狗”奔千
目前,孟京輝的劇作中演過百場的戲在10部以上,而下一個千場劇作無疑鎖定在了《兩只狗的生活意見》,迄今該劇場次已經(jīng)超過900場,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成為第二個“千場先生”。戈大立說,其實中國有很多戲都具備千場的潛力,只是開發(fā)不夠,而《犀?!吩趧錾鲜谴笮〗钥?,在受眾上是5個年齡段通吃?!坝浀?003年我們第一次到深圳演出,當時心里很沒底,由于票價很便宜,觀眾中有不少打工妹,可沒想到,她們中的很多人看得熱淚盈眶,可見情感的東西在這個時代是最容易打動人的。從90年代末觀眾以50后、60后為主,到2000年以后觀眾以70后、80后為主,到現(xiàn)在很多90后又走進了劇場,這個戲影響了幾乎五個年齡層的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