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登陸新加坡在新加坡新地標濱海灣金沙酒店
到達新加坡后,夾雜著雨氣的潮濕空氣撲面而來,比起北京的寒冷,新加坡此時的氣候非常的舒服。博覽會的舉辦地點就是現(xiàn)在炙手可熱的城市地標之一Marina Bay Sands,近兩年頻頻被提起的Marina Bay Sand位于新加坡的金融商業(yè)圈,集Shopping Mall、Casino、Hotel一體化,也是個不錯的博覽會舉辦的地點。
“Art Stage Singapore”從12號VIP專場下午三點開始一直持續(xù)到16號下午, 北京這邊的參展畫廊不是太多,但期間也來了不少的各路人馬過來考察。參展畫廊中雖然涵蓋了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日本、韓國、新加坡本地和歐美國家等100來家畫廊,很少在一個博覽會上看見諸多的東南亞畫廊,而東南亞藝術的奔放和鮮艷首先占據(jù)人的視覺中心點,使人感覺此次博覽會東南亞風情濃重。
第一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取得不錯反響
此次由勞倫佐(Lorenzo Rudol)挑起大梁的博覽會是新家坡第一屆當代藝術博覽會,可以看出無論是勞倫佐還是新家坡政府都是煞費苦心,這位巴塞爾博覽會的藝術總監(jiān)、上海當代的創(chuàng)始人憑借他積累多年的人脈,號召到了許多不錯的藝術家和收藏家來參加新加坡的博覽會。
博覽會參展藝術家有羅納德·馬努朗(Ronald Manullang)、大衛(wèi)·拉切貝爾(David LaChapelle)、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安尼詩·卡普爾(Anish Kapoor)、艾未未、 劉小東、蔡國強,日本的一線藝術家村上隆、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也都有多件作品展出,博覽會期間村上隆和奈良美智也都到場。這次博覽會上各個畫廊還是各有其的目的,從繪畫、裝置、影像、雕塑等不同領域帶來了主打的藝術家作品。比較顯眼作品的應是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巨大裝置藝術作品《渡》(Through)。這個5.5米高,115平方米大的作品,由數(shù)十根巨大木頭組成,它們穿過古舊方桌,交錯構(gòu)成一個迷宮般的藝術世界。曾梵志的新作《無題》也是一幅他不錯的作品,其他還有香港的畫廊帶來的畢加索的個展是很難得一見的畢加索多幅作品。中國的參展畫廊這次有香格納、別處空間、偏鋒新藝術空間、Boers li這幾家口碑不錯的畫廊,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數(shù)北京的畫廊較為保守的情況下,別處空間用兩個展位的空間展出了藝術家徐龍森各個階段的水墨山水作品,其中一幅寬6米,高十幾米的山水巨幅作品由屋頂懸掛而下,最后以卷軸的方式鋪陳落地,這是現(xiàn)場最大的一幅繪畫作品,備受矚目、山水作品的當代創(chuàng)造也讓人耳目一新。
新的藝術品交易平臺
在銷售方面,此次博覽會還是取得了不錯的結(jié)果,多數(shù)畫廊均有售出作品。比較著名的藏家希克、于德耀、DSL收藏等也都來捧場,臺灣和新加坡本地的藏家也,但中國大陸的藏家很難覓得蹤影。村上隆的作品全部成交,著名的美國攝影家大衛(wèi) 拉切貝爾在De Sarthe Fine Art畫廊展出的作品賣出了10來幅作品。中國的畫廊,偏鋒新藝術空間、程昕東畫廊、別處空間也都有著不錯的銷售。而印尼、印度藏家對此次博覽會上東南亞藝術的大力支持也使得此次博覽會更增添了東南亞的風情。
新加坡政府對此次博覽會的舉辦做出了大力的支持,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新加坡政府要把新加坡打造為一個新的藝術之都,成為一個國際化藝術平臺。新加坡位于東西方的交通的十字路口中,有著一個有利的地理位置,但就此次博覽會參展的畫廊來看,許多歐美的大畫廊并沒有參與其中,還在保持著觀望的態(tài)度,新加坡吸引到的更多還是東南亞地區(qū)的畫廊,所以此屆的博覽會感覺東南亞風情濃重。
新加坡的博覽會與中國的藝術北京、CIGE和上海當代相比還是具有優(yōu)勢的。內(nèi)地的博覽會還是無法吸引到更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收藏家和畫廊,新加坡博覽會雖然沒有香港博覽會的國際化程度高,但是也是唯一可以和香港博覽會相抗衡的對手了。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希望明年的“藝術登陸新加坡”可以換道大菜。(文_Lisa S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