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思想者》享譽全球,世人皆知,一生勤奮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于古希臘雕塑的優(yōu)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深刻并探索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xiàn)代雕塑之間的橋梁,他就是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xiàn)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羅丹,《思想者》,1902-04,青銅雕塑,高180cm
在19世紀,雕塑總是被寄予某種資訊:教育大眾、表現(xiàn)宗教或神話故事……其主題總是與西方文化緊密相連。在羅丹之前,雕刻家都嚴謹?shù)?,慎重地把完整的雕像安置在神龕里、基座上,留給后世。而羅丹是第一個擺脫這種框架以突出人體本身表現(xiàn)力的雕塑家,其雕塑的人體表達出的是人類共有的激情。而從當時的傳統(tǒng)雕刻觀點來看,羅丹把雕刻引入了歧途,引入絕境。他說“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體已經(jīng)開始扭曲,他說尊重傳統(tǒng),然而他已經(jīng)把雕刻從紀念碑功能中游離出來。
羅丹,永恒之春,1897,青銅雕塑,高77cm
當然只有一個例外,那是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也在用人體寫心靈,他說:“皮膚比衣著更高貴,赤裸的腳比鞋更真實?!碑斏駨纳颀惿献呦聛恚⑿蹚幕献呦聛?,我們于是看到他們額頭上的陰郁,頰邊的淚痕,胸前的傷口,腳底的腫泡,我們會像一個母親抱住他們,撫摸他們受難的身軀,而這身軀上釋放的即是他們靈魂的痛苦。
羅丹,丹娜(大理石)
羅丹也是第一位展出不完整形體卻將之視為已完成作品的雕塑家。他這種理念自19世紀末便開始出現(xiàn)。他要是覺得在一件作品中,胳膊并沒有什么意義,就不會繼續(xù)添上胳膊,就這樣展出。羅丹不再像一些希臘雕塑家那樣相信理想化的完美體形。他將視角轉向自然,認為自然從不出錯,真正丑陋的是通過扭曲雙眼所見來使之變得迷人的謊言。
羅丹,手
你們要真實,青年們;但這并不是說,要平板地精確。世間有一種低級的精確,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確。有了內在的真理,才開始有藝術。希望你們用所有的形體,所有的顏色來表達這種情感吧。——羅丹
他的朋友們曾對他評價:他給意外留出很大空間。高大的維克多·雨果像在一次摔倒后留下了凹凸不平的額頭,而羅丹認為并不需要完全修復。
雨果胸像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來美來。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別人的眼鏡?!_丹
然而,羅丹的作品一面為人理解和支持,另一面卻多次被人攻擊和嘲諷。但他始終堅持面對所有的質疑,一生攀登,并終于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后的又一高峰。
年輕時的羅丹得以進入巴黎一所專門培養(yǎng)工藝美術技工的學校學畫,但不久便因買不起油畫顏料而轉入雕塑班,并成為當時著名動物雕塑家巴耶的學生。3年的學習使他打下良好的傳統(tǒng)雕塑基礎,但他3年報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個主考官給他的評價是:“此生毫無才能,繼續(xù)報考,純系浪費?!?/p>
羅丹的藝術生涯是從《塌鼻男人》開始的。這是一件直接來自生活的作品。由于請不起模特兒,羅丹只好請了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只要給飯吃就行。這個乞丐看去是一個塌鼻而面容丑陋的老人,但羅丹卻從一個雕塑家的角度發(fā)現(xiàn)了他的美,于是他在作品中極力強調他面部的起伏和扭曲感,似乎這里面就存在著不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人類的愁苦和凄涼。這種直接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如此逼真地再現(xiàn)眼見的真實的觀點,它表現(xiàn)了這個時代的一致追求:廢除一直統(tǒng)治美術的學院派的理想化的真實觀,賦予藝術以現(xiàn)實的直接性。它也因此而反映了另一個觀點,既以現(xiàn)代的“丑”,反對傳統(tǒng)學院的“美”。這種“丑”在我們今天看來其實只是一種現(xiàn)實性的真實,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反叛。
《塌鼻男人》,1864,青銅雕塑,高24cm
實際上,羅丹真正精確寫實但也是他最受攻擊的作品還是《青銅時代》。1876至1877年,羅丹完成了這件最初稱為《受傷的戰(zhàn)士》的作品(他去掉了原先有的梭鏢并取名《青銅時代》,意謂人類的覺醒)。
《青銅時代》,1877,青銅雕塑,高181cm
這是一個青年男子的全身雕像,他似乎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但渾身卻充滿了生機,堅實有力的肌肉下面仿佛正流動著血液,他舒展著身體均勻地呼吸著。整個姿態(tài)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諧,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脫一切束縛,開始發(fā)出內在的力量。全身的輪廓結構不僅均勻、完美,并體現(xiàn)了精確的解剖知識。而當羅丹把這件作品送去沙龍展覽時,人們被如此真實的雕塑嚇呆了,被評論界認為是用人體澆鑄而成的,羅丹一時間成了下流的騙子。
《行走的人》),1907,青銅雕塑,高214cm
羅丹憤怒地當眾即興做了一個無頭人體(羅丹稱它《行走的人》),以證明他扎實的寫實能力。這個事件說明,在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過渡中,甚至連藝術家自己也沒有充分意識到其革新的意義所在,而也與普通觀眾一樣,認為雕塑只是“雕”與“塑”的產(chǎn)物。但羅丹在真實性探索上的意義卻無法忽視。
羅丹的雕塑作品其實是也不無傳統(tǒng)的影子。他的《塌鼻男人》的羅馬化和《青銅時代》的希臘化意味是明顯的,只是羅丹更強調了自己的現(xiàn)實主義的當代氣息。羅丹曾在告誡青年藝術家時說過:“你們在尊重傳統(tǒng)的同時,要善于分清其中包含的永遠有益的東西:對大自然的愛和誠實的態(tài)度。這是天才的大師們的兩種強烈的情感……傳統(tǒng)本身建議你們不停地追問現(xiàn)實狀況,而不允許盲目地服從某一個大師?!边@就是羅丹基本的藝術態(tài)度。因此,從1880年開始,雖然他的手法逐步從古典寫實性走向了寫意,但這一現(xiàn)實主義方向始終是羅丹藝術的基礎。《青銅時代》雖受到非難,但也使羅丹出名了。
羅丹,沉思(大理石)
《睡眠》,1889-94,大理石雕塑,48x56x48cm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靈感。靈感是不存在的。藝術家的優(yōu)良品質,無非是智慧、專心、真摯、意志。像誠實的工人一樣完成你們的工作吧。——羅丹
《地獄之門》,1880—1917,青銅雕塑,635×400×85cm
羅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巴爾扎克》,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十分樂意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委托羅丹雕塑一尊巴爾扎克像時,他當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yè)。在羅丹10歲時,巴爾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閱讀、考察和研究,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習作,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雕刻家認為,創(chuàng)造形似的巴爾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zhàn)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xiàn)所有這一切。
他為巴爾扎克像制作了許多泥稿,都是赤裸的,身體的肌肉強壯結實,用他的話說,“像一頭公?!?,鼓著圓肥的肚子,顯出暴躁而帶世俗氣的性格,那是每天深夜披衣起來,啜著濃烈的咖啡,寫“人間喜劇”的作者。為了雨果紀念像,他也做了許多裸體的泥稿。那是八十歲老人的軀體,皮下沉積了厚的脂肪,也許只有如此龐然渾重的體魄才能負載得起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造者的靈魂。
《巴爾扎克紀念碑》),1898,青銅雕塑
羅丹塑造的巴爾扎克是個夜間漫步的形象。文豪習慣于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據(jù)說原來作的小稿中,巴爾扎克有一雙智慧的手。羅丹在征求他的學生、助手布德爾的意見時,布德爾贊美地說:“他這雙手雕得太好了!”羅丹聽后拿起錘子就砸掉了這雙手,因為他怕這雙手過分突出而讓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人們看到的巴爾扎克,雙手被睡袍緊緊遮蓋,面部精神被突現(xiàn)了出來,在月光下好像獨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絕接受,甚至指責這尊雕像像一只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征。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認為它“哲理過多,造型不足”。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決定廢除合同,理由是他們在“粗制濫造的草稿”中很難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面對這一切批評、指責,羅丹卻說:“我的巴爾扎克像,他的動態(tài)和模樣使人聯(lián)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huán)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彼€認為“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
你們不要浪費時間,在交際場中或政治圈里去拉關系。你們會看到許多同行,勾心斗角,謀求富貴──這些不是真正的藝術家;可是其中不乏聰明的人。如果在他們的地盤上打算和他們爭名逐利,你們將和他們同樣浪費時間,就是說耗盡你們的一生──那就再不剩一分鐘的時間給你們去做一個藝術家了。
另一件羅丹極為著名的作品就是《思想者》,這是一個強勁而富有內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強烈的軀體,在一種極為痛苦狀的思考中劇烈地收縮著,緊皺的眉頭,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軀干,彎曲的下肢,似乎人體的一切細節(jié)都被一種無形的壓力所驅動,緊緊地向內聚攏和團縮,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個身體的力量使然。羅丹認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體來表現(xiàn)的,所以,他的人體雕塑不僅展示人體的剛健之美,而且蘊藉著深刻與永恒的精神。
思想者
然而《思想者》在1904年沙龍上展出,但這個巨大的雕像使羅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擊。美術學院、法蘭西學院的支持者們稱它為“妖怪”“猿人”。羅丹的朋友們籌集了15萬法郎買下了這座塑像作為對反對派的答復。
欣賞羅丹畢生的作品,我們也就鳥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從嬰孩到青春,從成熟到衰老,人間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愛和欲,哭和笑,奮起和疲憊,信念的蘇醒,絕望的吶喊……都寫在肉體上。羅丹的人體不但留下歲月與苦難的痕跡,而且往往是殘缺的。
《吻》,1901-04,大理石雕塑,182x122x153cm
亞當,1880,青銅雕塑,高194cm
夏娃,(1881)
無疑,羅丹是一個擁有精湛技藝的藝術家,他說:“沒有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同時他又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并不認為有了一雙靈敏的手就算藝術家。他說:“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泵刻煊心敲炊嗄贻p人、中年人、老年人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巴黎羅丹美術館,在他的雕像之間徘徊、沉思,因為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開向生命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