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走路,永不摔跤(1962年) 華君武
不要叫我“老爺”,叫“公仆”(1980年) 方成
勤儉治家(1958年) 豐子愷
到稅務(wù)局去之前(1954年)
――你穿這件破舊長衫去干什么?
――我有三個月的營業(yè)稅沒繳,稅務(wù)局叫我去談話……
蔡振華
桂林會議甲天下﹙一九八二年﹚周松生
終于上臺(1976年) 徐克仁
浪漫今宵(2008年) 巴·畢力格
立此存照(1979年) 王米
華而不實的建筑(1955年) 韓尚義
霸王自供——我就是民主少一點(1978年) 王樂天
憂慮的歡樂(1998年) 魏鐵
夜生活(2004年) 張靜
《新中國漫畫回眸》展近日在上海香山美術(shù)館落下帷幕。展覽回顧了新中國漫畫61年所走過的歷程,也是回顧新中國61年成長、發(fā)展的側(cè)影。作為70年代生人,我對漫畫的理解,主要來自于日本漫畫家北條司、手冢治蟲、clamp之流的作品,也會喜歡舒爾茨筆下的花生漫畫,偶爾,還會翻翻臺灣朱德庸的四格畫。我想,今天迷戀cosplay(漫畫角色扮演)的年輕人大多若此,漫畫,不過是躲避沉重肉身的另一個世界。
誰還關(guān)心當(dāng)今報刊雜志上的諷刺漫畫呢?雖然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這都是現(xiàn)代漫畫誕生的初衷。作為另一種“政治話語”,漫畫用來揭示一些文字無法揭露的情感,表達(dá)一些照片無法傳達(dá)的心照不宣,反戰(zhàn)、反貧富分化、反貪污腐敗、反一切不公不良……最可笑的方式,只是為了講述最不可笑的事。
即便在我們這里,雖然沒有典型意義上的政治漫畫,但回望60年漫畫史,那些至今觸動人心的作品,都有“匕首投槍、貞心勁節(jié)”的命運關(guān)懷,不僅印證當(dāng)時,更可以超越時代,過幾十年后一看,居然依舊心領(lǐng)神會。在豐子愷、張樂平、華君武、張仃等先生身上,那真正一脈相承的,不是審美,而是風(fēng)骨,或者說,是對現(xiàn)實的敏感與焦慮,以及一顆共同的赤子之心。
美國漫畫家赫布洛克死后,訃告中寫道:“他啟發(fā)并幫助定義了這個時代的議題。 ”
可以自豪的是,我們也曾擁有過能配得上這句話的作品和漫畫家。
但我們這個時代的議題是什么?今天叫著“卡哇伊”的新人類大概無法理解,真正的漫畫,是無法cospla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