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Fair)將于2012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行,從750余份參展意向申請中精選的來自24個國家的184家畫廊將攜三千余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 其中61家畫廊來自法國本土,其余參展畫廊較多的國家包括美國30家,德國24家,比利時14家,意大利12 家,英國9家和瑞士6家,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香格納畫廊也將攜其旗下代理的46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赴巴黎參展。來自丹麥、柏林、羅馬尼亞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畫廊也將首次登陸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參展畫廊中將不僅包括高古軒(Gagosian Gallery)、303、巴黎空氣(Air de Paris)、瑪麗安·古德曼(Marian Goodman)、豪瑟和沃思畫廊(Hauser & Wirth)、維多利亞·米羅(Victoria Miro)、戴維·茨維爾納(David Zwirner)等國際頂級畫廊,更將吸納表現突出的新銳畫廊如瑪麗·瑪麗(Mary Mary)、Reena Spaulings、T293、Cherry & Martin、Peres Projects等等。
第39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將延續(xù)和發(fā)展其作為主要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傳統,包括:嚴格的遴選程序及注重和保證一貫的品質;從廣義來說它維持了回顧現當代藝術和推介新銳藝術家的平衡;立足于巴黎的核心區(qū)域,博覽會與國際公共或私立藝術文化機構合作,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其周邊以及世界范圍內藝術創(chuàng)造領域的發(fā)展。策展人弗萊對于本屆博覽會持相當樂觀的態(tài)度,他認為繼上一屆博覽會吸引參觀者逾6.8萬人次,本屆將吸引更多來自北美、歐洲、南美、亞洲等地的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參與。
除在展廳中的展示外,主辦方表示還會延續(xù)其開放性的傳統,繼續(xù)推行“展墻之外”(Hors les Murs)的不同展覽項目,包括在杜勒里花園(Tuileries Garden)、巴黎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以及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等地進行的戶外藝術展,還將包括項目行為展示、藝術家電影展演、藝術主題座談會以及附屬項目如R4 on lle Seguin等等。
2012年2月16日,ADIAF(法國國際當代藝術傳播委員聯合會)主席吉爾·??怂梗℅illes Fuchs)公布了本年度入圍馬塞爾·杜尚獎(Marcel Duchamp Prize)的四位藝術家候選人名單,這項與蓬皮杜中心合作的獎項每年獎勵一位法國籍、或是居住在法國的當代藝術家,本年度獲提名的藝術家或藝術家組合包括:瓦萊麗·法弗爾(Valérie Favre),丹尼爾·杜瓦與格雷戈里·吉凱爾(Daniel Dewar & Grégory Gicquel),貝特朗·拉馬什(Bertrand Lamarche)和弗朗克·斯庫爾蒂(Franck Scurti),他們的作品將在本次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并于2012年10月20日公布獲獎藝術家。
2012年9月24日,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與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聯合在博物館舉辦了以“藝術和生態(tài):品位還是科學的問題?”為主題的三場圓桌討論,議題包括:科學改變了我們的藝術品位?審美是合乎倫理道德的嗎?藝術為角度的變化?。同時,今年也是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與法國拉法耶特百貨公司合作舉辦“Lafayette Sector”項目的第四年?!癓afayette Sector”強調了FIAC與拉法耶特百貨公司為新興藝術家提供切實支持的共同愿望,它為10間來自法國及其它各地的畫廊展出新興藝術家的作品提供資金支持。該項目的參與畫廊則將由國際策展人組成的獨立評審團甄選出來的。
被人們譽為"世界藝博會先驅"的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誕生于1974年,原名巴黎當代藝術國際沙龍,每年10月在巴黎舉行。該博覽會已經成為畫廊、收藏家、現代藝術及設計研究者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年會。展場最早設在巴士底舊火車站,后遷至大皇宮博物館。從1993年起又移至塞納河畔的布朗麗廣場,自此之后人們就把這個廣場稱為"藝博會廣場"。1989年曾創(chuàng)下4億法郎成交額的記錄。1992年的參觀人數曾創(chuàng)下15萬人次。 在世界范圍內的藝術博覽會中,法國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始終著意在商業(yè)交易之外,并賦予了展會濃郁的文化色彩,因而吸引了法國內外眾多藝術愛好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