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入口處
“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p>
2017年7月20日,“杜大愷水墨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
本次展覽展出了杜大愷先生近兩、三年創(chuàng)作的水墨及水彩作品,涵蓋風景、人體、靜物等多種題材。山水瓦屋、花卉果蔬、林木動物、各色人物等,經(jīng)藝術家之慧眼與妙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杜家”水墨圖像學。杜大愷先生不拘泥于固有的古典圖式,直面生活而開拓出一個“入畫”的新境界。展出的這些日常的形象記錄,既反映了藝術家平淡天真的生活趣味,又彰顯了他對大千世界的敏銳觀察。
杜大愷在現(xiàn)場接受采訪
展覽現(xiàn)場
盡精微處見平淡天真
杜大愷先生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早年曾從事裝飾藝術創(chuàng)作,在陶瓷、金工、纖維、木、漆等各種工藝門類中均有所斬獲。每一種工藝有一種特殊的語言為杜大愷的藝術提供了新的可能,形成了他不拘一格、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1990年,年屆中年的杜大愷因心性所致,投身于水墨畫的探索與實踐當中。他秉持“因為平凡,故有恒長”的理念,以平常之心,畫平凡之物。在接受藝術中國采訪時他說:“畫眼睛看見的世界,不為別的,惟因其真實,沒有什么比真實更可寶貴。我所畫的所見之物很多都是寫生,看見的對象不同,藝術語言就要與之相適應?!?/p>
展覽現(xiàn)場
觀眾拍攝作品
杜大愷以賞鑒之眼沉靜地觀察,將自身融入其中去體驗、尋找、發(fā)現(xiàn)美,由此以筆、墨、色淋漓盡致地將之表現(xiàn),化凡俗以非凡,熔平常以新奇。他孜孜以求地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xiàn)形式,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在提供審美享受的同時改變了觀看世界的方式,具有審美的智性力量。
學術主持張曉凌在開幕式上致辭
正是由于他對于大千世界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才得以在畫面中保持一份平淡天真的生活趣味。學術主持張曉凌談到:“最讓人興趣盎然的,是杜大愷畫面中對當下生活的敏感,對其場景隨心所欲的擇取,新筆墨書寫中的從容與悠然,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敝袊彤媽W會會長詹建俊在接受藝術中國采訪時也提到:“杜大愷先生的水墨畫的確是獨樹一幟,他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中,從題材、內(nèi)容到技法和畫面的整體內(nèi)涵都有其獨特性。他的畫的選材在一般藝術家很少關注的,但他能在最平凡的,最被一般人所不注意的角角落落,最平凡的生活狀態(tài)中獨特的美感。這種美感深沉、含蓄而又樸實。在平凡中盡顯詩情畫意?!?/p>
南瓜2 27×34cm 2016 水墨
木瓜 89×73cm 2013 水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包林教授也很欣賞杜大愷畫面中的平凡與樸實,他說道:“杜大愷先生的畫獨具一格,既不同于傳統(tǒng)水墨,也不同于今天的院體工筆水墨,而是通過中國的筆墨來構建他所見的真實的世界。他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很多很平凡的事情,由此看來他能從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中以小見大,充滿了一種人文關懷。他的新作更加的樸實,去概念化去觀念化,憑他的眼睛把他的情感一點點的表現(xiàn)出來。他一年能畫四、五百張畫,這個量是非常之大的,在大量的繪畫中積累的是他對于當下生活的記錄。每個藝術家所表達的東西應該是他自己真實體會到的,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觀眾在作品前駐足
觀眾觀看作品長卷
具象與抽象之間
杜大愷以趣味見長,其簡潔、樸素的畫面無不流露出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微特質,而且充滿現(xiàn)代氣息。在此,他以現(xiàn)實為師,以由此汲取的感受力為靈感,將傳統(tǒng)繪畫的特質轉換為自己獨特的視覺技藝,這種實踐,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面解構,一面重建:“在古今中西之間徜徉,融具象與抽象為一式,平衡精神隱喻與視覺的機緣……”在其作品中,抽象形式之美,筆墨效果之趣,物象表現(xiàn)之真,融匯于奇特而和諧的構圖之中,各得其所,恰到好處,由此通往平和、自足、完善的境界。 杜大愷說道:“我的作品在畫面的整體結構上有抽象性,描述的狀態(tài)下是相對具象的,但即使是描述也有抽象成分,我要做顏色、形態(tài)、體面和線形的梳理。”
展覽現(xiàn)場
他的筆下無論是人物還是風景,看似具象的畫面中有大片的色塊和幾何元素,在具象中有抽象,抽象中又有具象。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認為:“杜大愷的畫讓人感覺輕松愉快,給人傳遞了一種非常善良美麗的風景,讓人感到安靜和舒適,精神可在其中游弋。其畫中水墨中有彩墨。工藝美術學院的風格就是可以把很多現(xiàn)實繁雜的生活提煉出平面性和設計感,精粹又不刻意。這種抽象的形式感也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提煉,再加上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就呈現(xiàn)出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和時代風格的結合。”
異域行—愛爾蘭2 65×95cm 2013 水墨
人體27 71×142cm 2015 水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包林教授也談到:“杜大愷先生的畫中在營造一種結構,通過一些有光影冷暖的塊面來構建起來,這一點實際可以追溯到塞尚。他從西方后印象派的繪畫中吸收了對結構的理解,一幅畫中所有的形、色、光都是畫面結構的構成關系,而不是一些具體的題材。所以我覺得杜老師的繪畫具有現(xiàn)代性就在于他能夠把中國傳統(tǒng)的材料和西方繪畫的一些觀念和語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所一直倡導的中西結合、融會貫通之路?!?/p>
觀眾拍攝作品
水墨畫的當代之路
在進行開幕式致辭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就談到水墨在中國如何走自己的路的問題。他說道:“杜大愷先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一種富有啟發(fā)性的解答。杜大愷先生賦予水墨畫這一古老的畫種以鮮明的檔大型。他秉持’眼睛攫取事物的瞬間是全部歷史的凝結’這一原則,眼見何物以畫面作答。他直面生活而不拘泥于林林總總的古典圖像,開拓出一個’入畫’的新境界。舉凡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均在他獨特形式語言的錘煉中進入水墨意境,山水瓦屋、花卉果蔬、林木動物、各色人物等,經(jīng)藝術家之慧眼與妙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杜家”水墨圖像學。毫無疑問,杜大愷先生的藝術探索,為古老水墨畫的當代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致辭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學術主持張曉凌也說道:“敏感于當代生活各類題材,是杜大愷藝術的邏輯起點。摩天樓、官告牌、轉播塔、漁村、路燈、鐵絲網(wǎng)、高速路、標志牌、圍墻、廠房等,當代生活題材一股腦地進入了他的畫面。這些在傳統(tǒng)中國畫看起來很卑微、邊緣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題材的地位,更為有趣的是,即使是傳統(tǒng)山水題材,在杜大愷的新圖像中,也被剝奪了神圣的外衣,只能作為新視覺經(jīng)驗的元素而存在,從而失去了被表達的主體地位。
榮成3 30×42cm 2017 水墨
梅州行1 123×248cm 2015 水墨
在杜大愷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他將當代中國畫的新視覺革命,轉化為了中西融合的實踐方式——以傳統(tǒng)筆墨重建為主軸,參以西方現(xiàn)代繪畫方式與元素,并輔之以現(xiàn)代設計意識,以此促成新圖像、新筆墨形式的誕生。筆墨不再從屬于傳統(tǒng)程式與觀念,而是在新視覺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一句藝術家的個性而被重構,展開中國畫的當代敘事?!?/p>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到2017年8月31日。
雍梁行5 63×93cm 2016 水墨
徽州2 63×93cm 2014 水墨
不丹拾憶5 93×64cm 2013 水墨
柚子 44×75cm 2015 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