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這次匡時拍賣推出的重頭戲是早期油畫版塊,您如何界定早期油畫?市場上還有老油畫,民國油畫,第一代第二代油畫等說法。
答:早期油畫,其狹義概念是指1949年之前創(chuàng)作的油 畫作品,在此意義上等同于民國油畫的概念。放寬來看,凡1966年文革之前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畫之范疇。老油畫則是市場概念,行家習稱。第一代油畫家成長于20世紀之初,遠涉重洋,學習西畫,開山筑路,是現(xiàn)代意義上中國油畫的奠基者。其中留法的藝術家有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樑、常玉、常書鴻、李超士、潘玉良、方君壁、吳大羽、蔡威廉、司徒喬、周碧初、方干民、張充仁、龐熏琹等人;留日的有李叔同、陳澄波、陳抱一、丁衍庸、倪貽德、衛(wèi)天霖、關良、關紫蘭、汪亞塵等人,還有留學加拿大的李鐵夫及留學美國的馮剛百、朱沅芷等等。錢鼎、陶冷月和潘思同等藝術家沒有留洋,但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雖大多作品采用水墨為材料,但從空間結構到明暗透視都受了西畫極大影響。第二代油畫家,創(chuàng)作盛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文革,一直延續(xù)至今,包括吳作人、董希文、胡善馀、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艾中信、蔡亮、何孔德、沙耆、李宗津、戴澤、涂克、費以復、錢延康、林達川、閔希文等等。
記者:第一代油畫家的作品市場上還多嗎?
答:第一代油畫家的作品大多已經塵埃落定,歸各博物館美術館及重要藏家所有,仍流傳坊間的數(shù)量很少。在公開市場上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第一代畫家只有顏文樑、常玉、吳大羽、周碧初、龐熏琹、丁衍庸、關良、關紫蘭和朱沅芷等寥寥數(shù)人。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關良這四位大師兼擅油畫與中國畫,但他們傳世作品仍以水墨為大宗,油畫數(shù)量不及國畫數(shù)量的幾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例如,每年各大拍賣行上拍的徐悲鴻水墨作品要超過五百件,而油畫則是幾年才出現(xiàn)一件,關良的情況也大致相仿,一年上拍關良國畫應在150件以上,而各大拍賣公司每年上拍關良油畫作品的總和,絕對是個位數(shù)。只要是留洋海歸的第一代油畫家,不論其名頭之大小,只要是來源可靠,品相完好且創(chuàng)作于1949年之前的油畫作品,都十分珍貴,除了具有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直接可以視同于文物。這部分作品的市場存量沒有確鑿統(tǒng)計,但應該是一個非常小的數(shù)量。
記者: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即第一代油畫家的作品如此難得。
答:20世紀的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處在戰(zhàn)爭或動亂的狀態(tài),油畫作品不便攜帶,常遭損毀。亂世中最遭踐踏的就是文化,何況外來文化,無根無基,不像中國書畫,還有個群眾基礎。油畫作品免不了描繪人體或所謂舊社會的生活,在建國后的歷次運動中,簡直就是個危險品,留著都是禍害。有幸躲過一切災難,撐過文革的第一代畫家,到了八十年代,大多已經是古稀之年,他們多半選擇了將這些度盡劫波的作品捐給國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龐熏琹的回憶錄《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或者是常書鴻的傳記《敦煌守護神》大致就會理解他們的命運和處境,包括徐悲鴻、顏文樑、劉海粟、呂思百、常書鴻、龐熏琹、李鐵夫、吳作人等許多藝術家都將大部分油畫作品捐給了國家。
這里面只有兩個人例外,一個是潘玉良,她1977年死于巴黎,1978年,王守義遵從潘玉良遺囑,把她的兩千多幅遺作帶回中國,交給潘贊化的后人和捐獻給安徽省政府,其中絕大部分作品都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館。另一個是1966年在巴黎煤氣中毒去世的常玉,他的作品被猶太人整批收購,出現(xiàn)于巴黎的拍賣和畫廊中,幾經轉手,大部分常玉作品已經轉入臺灣藏家手中,屢創(chuàng)高價,至今仍是華人超級富豪所追逐的標的。試想潘玉良或常玉若是經歷文革,其作品亦難免飄散零落。
在第一代油畫家中,唯一能出版油畫全集的只有常玉。常玉賣得貴是有道理的,他一生所有的作品都在市場上流通過,他最好的畫都出版過、展覽過、交易過。所有的高價藝術家,例如齊白石、張大千、培根、安迪·沃霍爾都有這樣的特點,不僅交易量大,而且好畫都在市場上,不在博物館,毫無疑問,市場化是對藝術最大的保護。
記者:第一代油畫家的作品征集難度是不是很大?
答:創(chuàng)作于1949年之前的早期油畫作品,經歷了文革和各種運動,能保存至今,又可以拿出來賣的,真是少之又少。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拍賣公司能夠做一場早期油畫的專場拍賣,因為征集早期油畫作品要看機緣,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到的。此番匡時春拍,我們征集到了十幾件品質相當好的早期油畫作品,已經是公司成立以來早期油畫版塊最強的一場。
記者:早期油畫的價值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很多藏家都不敢入手,主要是怕買到假的?對于藏家來說如何避免買到假畫?
答:怕買到假畫,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公認的真跡,特別是有確鑿來源,可靠出版,沒有爭議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肯定要貴一些,但是從長遠來說,增值最多的也是這類作品。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十年前,《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的,經過“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鑒定為真跡的古代中國書畫作品比未經著錄的作品要貴一倍,而今天,有上述著錄的作品比未經著錄的作品要貴五倍以上。
從第一代油畫家正式留洋學習西畫開始,中國油畫的歷史只有短短的一個世紀。今天的市場,經常將水墨分為古代和近現(xiàn)代,那么,1949年之前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從它的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稀缺性來看,就好比是水墨的古代。
今天,公認為真跡,來源可靠或者是有可信著錄的早期油畫作品只比未經著錄、來源不明的作品貴50%,將來很可能要貴五倍。行家看當下價錢,藏家賭未來價值,對于藏家來說,在早期油畫版塊,只要買對了,就是檢漏。從2003年以來,當代藝術漲了十倍,近現(xiàn)代漲了五倍,除了幾個大名頭,大部分早期油畫的價格和十年前相差無幾?,F(xiàn)在應該是早期油畫收藏的一個歷史機遇,過去,這個領域為學者或者行家所專美,現(xiàn)在正逐漸向有實力的大藏家轉移。這個過程或許會持續(xù)十幾年,我們會看到一方面,一方面是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很多好東西會露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