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一年有余的北京匡時瓷雜拍賣,攜浴火重生之勢于2010年春季再次登場。本次拍賣專設清代宮廷藝術專場,近30件珍美之作供呈眾賞。宮廷藏品尤勝以往,皇家尊貴,氣勢浩瀚;瓷玉之美盡顯,太古之音縈繞。
皇室藏品點亮全場
清三代瓷器之精品一直備受藏家追捧,本場征集到十幾件極為珍貴的清代官窯精品。出現(xiàn)于明代成化時期,后興盛于清康熙時期的“康熙素三彩瓷器”的代表作清康熙黃地素三彩雙龍戲珠折沿盤是康熙時期的御瓷精品。此件拍品為板沿大盤,內外滿施黃釉為地,盤心為紫綠彩兩條飛龍,四周祥云繚繞,內壁飾以牡丹、桃花、梅花、茶花、菊花、秋葵、蓮、月季等八種折枝花卉,板沿及外壁飾趕珠云龍紋,姿態(tài)生動。全器色彩搭配艷麗,紋飾多樣,帶有濃烈的宮廷皇家氣派。
存世僅見的一件雍正窯變釉鋪首尊,也將在匡時春拍中亮相。此品是仿青銅尊造型,腹部兩側有鋪首一對,獸面的口中銜一環(huán)稱“鋪首銜環(huán)”,亦由青銅器肩部裝飾的銜耳環(huán)獸首演化而來,清雍正和乾隆御窯的仿古大器上常見。本件拍品曾經(jīng)著錄于《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 no 441》,是單色釉大收藏家Hall Family舊藏。
乾隆官窯是本場拍賣的亮點,其中,青花纏枝蓮花卉壽字如意尊、青花五蝠捧壽貫耳瓶、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窯變釉石榴尊皆為御瓷中的精品。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壽字如意尊為雍窯新出器樣,體態(tài)穩(wěn)重,線條優(yōu)美,頗具貴族風范。青花五蝠捧壽貫耳瓶器長方口,直頸,溜肩,扁鼓腹,長方圈足,內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器身通體青花紋飾,口沿下繪海水浪花紋和如意瑛珞紋一周,頸部飾有浪花紋的雙貫耳和仰覆纏枝蓮紋一周,腹部以團壽字紋為蓮心的纏枝蓮紋為地,于兩面凸起的杏元狀開光內繪五只蝙蝠和三組壽桃紋,足墻繪海水浪花紋。其中桃意指“壽”,蝙蝠意指“福”,因而其圖案寓意為五福捧壽,而每朵蓮花的花心均以壽字紋代替,此種圖樣非常少見,應是景德鎮(zhèn)御窯廠為乾隆皇帝祝壽而特意燒造出來的。此件作品,造型之端莊偉岸,傳世且保存完美,殊為珍罕。
乾隆朝官窯早期作品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一雙,據(jù)中國出版社《北京紫禁城》所著,現(xiàn)北京故宮博物院長春宮東間中亦有一對長期陳設展出,與此雙如出一轍。此青花芭蕉竹石玉壺春瓶,亦稱“三友瓶”,為清宮陳設之經(jīng)典。此雙玉壺春造型不同于常見乾隆玉壺春之豐碩,而是線條秀拔,仍有雍正特點,盡現(xiàn)永宣遺風,成對傳世保存完美殊為難得。
“清乾隆窯變釉石榴尊”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亦本次拍賣的亮點之一。尊花口翻沿,溜肩,圓腹下收,圈足。線條飽滿,造型端莊。全器滿施窯變釉,釉面晶瑩簡潔,紅藍暈散交融,烘托出明亮艷麗的熱烈氣氛。本拍品曾于2000年5月在香港蘇富比落錘成交,同樣出自單色釉大收藏家Hall Family的舊藏。
清代乾隆時期,宮廷工藝品的制作水平達登峰造極之巔,這個時期的工藝品也是當今藝術品市場最受收藏家關注的焦點。如意在清代既是室內陳設雅器,同時也是身分地位的表征。從康熙年間開始,如意成為皇宮常見擺設,以示吉祥順心,皇帝、皇后亦用如意賞賜王公大臣。一件來自清乾隆時期御制鎏金銅鑲料石冰梅紋嵌表如意將讓人們領略清宮御制工藝品巧奪天工,極盡奢侈的氣象,整件如意由當時在中國極昂貴進口料石所切割鑲嵌,并家御用工坊〝作鐘處〞杰出工匠所制作,背面則雕琢當時西方極流行紋飾,整器最后再經(jīng)鎏金處理,使得如意散發(fā)出令人驚嘆之奢華效果與濃厚皇家品味。此如意原為英國古董商Oriental Works of Art, Gerard Hawthorn Ltd., London 舊藏,而與此件如意造形、作工幾乎完全相同的一件作品,現(xiàn)被保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如意的制作材質可謂琳瑯滿目,但在各式材質中又以玉制如意最受世人青睞,而細屬所有的玉制如意中,數(shù)量較為稀少的黃玉如意,尤顯珍貴。本場專拍中,一件清乾隆時期黃玉一品清蓮如意堪稱精絕。此件如意以整塊黃玉原石雕琢,呈靈芝式,如意首部并雕有一株盛開的蓮花,柄身更以剔地浮雕技法滿飾一束蓮,中間綴有結飾,自有「一品清廉」的吉祥寓意,可知當時的擁有者必屬朝中位高權重的皇親貴胄。
玉器中值得關注的還有白玉帶皮如意平安洗,其白玉質,玉中略帶沁斑,洗呈八瓣花棱型,底有圈足。洗中央雕琢兩童子,左邊童子手持如意,蹲坐于地。另一童子手持太平車,呈半蹲貌;兩子相合,寓意“如意平安”,洗口緣淺刻回紋,外壁面琢鉤蓮拐子紋,造型活潑雅致。
在清宮檔案中,翡翠之名始見于乾隆年間,一件造型與紋飾均具有乾隆風格的翡翠方鼎將成為此次宮廷專拍的焦點之一。由于市場上出現(xiàn)的翡翠鼎、爐多為清末和民國制造,本件帶有清代中期原配紫檀木座的翡翠擺件可以清楚表明其創(chuàng)作年代不晚于清代中期,更顯難得與寶貴。1906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出版的《Bishop收藏 –玉器的調查與研究, 1860-1902》中,清楚載明此件珍品源自于圓明圓皇帝寢宮。翡翠因硬度較高有其制作上的難度,而乾隆皇帝運用摹古的概念,以翡翠原來那呈不規(guī)則暈染的青色以及深淺不一的自然色澤來做仿作青銅器上的銅銹,由此可見乾隆皇帝的獨特創(chuàng)意巧思,強調該翡翠方鼎的獨特與不凡。
清代宮廷漆器制造工藝也是爐火純青,清嘉慶時期的一對巨大雕漆插屏讓人不禁贊嘆皇家制造的恢宏氣象和宮廷能工巧匠精彩絕倫的技藝,此插屏高逾兩米,刻群仙祝壽圖案,山石、樓閣層次分明,人物、動物栩栩如生,應是為清代皇家祝壽下旨定制,是一件清代宮廷雕漆重器。藏家在1992年從香港蘇富比購得保存至今。
宮廷與皇室藝術珍藏乃升值空間廣闊的重點投資領域,在藏家對宮廷藝術品日趨熱烈的關注目光中,此次匡時春拍宮廷藝術品專場中收錄的大量明、清精品御瓷以及雜項珍玩將再呈佳績,在2010藝術品拍賣市場回暖之際,順勢而上,創(chuàng)造宮廷專拍的新盛世。
瓷器雜項專場精品薈萃
本場拍賣瓷器工藝品專場精品薈萃,包括重要瓷器、玉器、文玩和印石等百余件各個時期的藝術精品。明瓷方面,有3件極為珍貴的永樂青花瓷器,作為明永樂青花的代表作品之一的明永樂至宣德?青花卷草紋投壺(貫耳瓶)當是臻選之一,作為迄今世上唯一被發(fā)現(xiàn)的永宣無款青花投壺,此物造型周正俊美,唇口、直頸,豐肩,渾腹,收腰、撇足。頸部飾有雙圓貫耳,后世亦稱其為貫耳瓶。其青花發(fā)色更是蘭中泛微綠,幽菁瑰麗,這種效果通常被稱為教科書般的宣青效果。即便在永宣時期,這種效果的呈現(xiàn)也是百中無一。這種發(fā)色與造型的結合,通常被斷定為永樂晚期至宣德五年以前即永宣青花黃金時期,此件拍品所選用的紋飾在其它宣德官窯上極少出現(xiàn)特殊的卷草裝飾。目前,僅在一件宣德高足碗與一件宣德蓋合碗上出現(xiàn)過,故更顯珍貴。
另外一件明永樂青花葡萄紋盞托亦是明代永樂御瓷之佳作。此瓷器口沿呈蓮瓣形,折沿與蓮形口沿相對成八個弧形,淺腹,矮圈足,白沙底,并有少量火石紅斑點。盤內心開光,繪折枝葡萄,藤蔓粗壯,細須纏繞,葡萄葉有正有側,藤葉之間遂壓三串果實飽滿的葡萄。內壁飾折枝蓮花,菊花等花卉,折沿與外壁繪折枝靈芝紋。此盤形制美觀,青花發(fā)色深沉,紋飾富于層次變化、畫工靈動。整體構圖巧妙,線條流暢,疏朗清晰。青花料聚集處呈鐵褐色蘇泥泊青料典型特征明顯。明永樂青花葡萄盞托傳世甚少,故彌足珍貴;作為永樂御瓷之經(jīng)典品類明永樂青花花卉紋執(zhí)壺。執(zhí)壺紋飾多見纏枝花卉或開光折枝花果,而本品為永樂青花之翹楚,以紋飾罕見而著稱。壺身呈玉壺春瓶式樣,上附圓形小系,柄下部加以三乳釘裝飾,器型線條復雜多變,雍容秀美。頸部飾折枝花與卷草紋,腹部前后對稱裝飾近似如意云頭狀的開光,內繪折枝蓮花,開光邊框寬大,內飾卷草紋,予人典雅莊重之感。圈足外墻飾以波濤紋,有別于常置的卷草和回字紋,頗為少見。本品最為特別之處,即是近似如意云頭紋開光裝飾的運用,為永樂青花御瓷當中僅見的一例。是伊斯蘭地區(qū)流行的傳統(tǒng)紋飾,,因此它的運用體現(xiàn)出濃厚的波斯色彩,是永樂御器廠借鑒和迎合中東地區(qū)王公貴族審美習慣而燒造的,記載了中外文化交流輝煌歷史的一頁。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瓷器燒制再次達到頂峰,同樣受到眾多藏家追捧。本場亦不乏其中之精品佳作。兩件件雍正時期御瓷:單色釉佳品清雍正粉青釉蓮瓣觀音瓶也將出現(xiàn)在春拍中。單色釉瓷發(fā)展至清代可謂盛況一空前古,至雍、干時期釉色已達數(shù)十種之多,其精湛的制瓷技藝,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此件粉青釉蓮瓣觀音瓶器型周正規(guī)整,輪廓線條自然流暢、圓潤柔美,近足處凸飾一周蓮瓣,深淺清晰可見。近足處的一周凸蓮瓣紋如“出筋”之藝術效果,使原本單一的粉青釉產生出一種節(jié)奏美感,,賦予了造型視覺上的層次感。
清雍正粉青釉蓮瓣紋觀音瓶與青花、粉彩等熱烈奔放的彩瓷相比,更富于天然韻致,它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內斂的美;與宋龍泉梅子青、粉青以及宋官窯、汝窯器一樣,均以魅人之釉色取勝,給人以溫潤之感,此一番審美觀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中對玉器的欣賞一脈相通,冠以“類脂類玉”實不為過,乃雍正御窯之精品。
這次的拍品中還有十余件金銅佛像,其中有兩件特別珍貴難得。一件是十四世紀鎏金十一面觀音,高43公分,具有特殊的宗教美感,是同題材作品年代比較久遠的,工藝精美又保持完整,是臺灣藏家的舊藏。另一件是十四世紀頭戴寶冠的“銅鎏金釋迦牟尼”(寶冠佛),高44公分,法相莊嚴,氣勢雄偉。這類尼泊爾風格的寶冠佛通常尺寸不大,這件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尺寸最大的寶冠佛,藏家西藏阿里地區(qū)獲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
玉器方面,清中期白玉雙龍耳蘭花靈芝鏈瓶原為美國檀香山藝術學院舊藏,瓶侈口,子母式口沿,上附一蓋,蓋紐以鏤空技法琢成龍紐。瓶短頸,溜肩,附有雙耳,呈獅首活環(huán)式樣。瓶身光素無紋,整體以瓶身兩側所鏤雕的水仙與靈芝花卉為裝飾主題。雕有靈芝花卉的一側連有一環(huán),與頂蓋之活環(huán)以白玉鏈條相連接。此種裝飾常出現(xiàn)于古典玉器之上,被視為「仙草」的靈芝象征「長壽百歲」的吉祥寓意。清乾隆白玉菊瓣紋靈芝鈕蓋碗,底部刻乾隆年制款,造型雅致,玉質柔潤。十八世紀青玉臥牛長42.5厘米,重約50斤。體形碩大,整塊青玉料玉質綿密,包漿溫潤晶瑩,臥牛做回首狀,形態(tài)生動,表情刻畫細膩,是少見的中國大型玉器雕塑。
三朝古琴集中亮相
繼去年秋拍古琴專場拍賣取得近4000萬元的佳績后,北京匡時本年度春拍將再次推出七弦遺韻——宋元明古琴專場,總共六床傳承有序的宋、元、明三朝古琴得以聯(lián)袂亮相,有望延續(xù)去年秋拍的熱烈氛圍。
朱晦翁藏仲尼式古琴由王世襄先生于1947年購于地安門外萬寶興古玩店,為一床血統(tǒng)純正的宋代古琴,史由南宋思想家朱熹所藏。其形制規(guī)整,通體施黑漆,琴面蛇腹斷紋甚是精美。琴池內 “朱晦翁藏”等字尚隱約可見,左側深刻“古吳王昆玉重修”七字。據(jù)王世襄在《自珍集》中記錄,鄭珉中先生對此琴十分重視, 曾仔細觀察,多次試彈,認為聲音深沉蒼古。
另一床則是元代的龜山異材琴,其琴體秀美勻稱,制作規(guī)整,尤以漆胎異常珍貴。由于其技術難度較大,一般俗工不易掌握,所以傳世百衲琴不僅量少,而且質優(yōu)者更稀,古琴專家吳釗先生對此甚為偏愛,稱贊其為品相典雅、音韻佳妙、可供演奏的好琴。
另有仲尼式高山流水琴、鶴舞古漆琴、松云琴及房氏琴四床型制秀雅,漆色潤浸且集古深厚的古琴現(xiàn)身古琴專拍,以期弦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