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有一對兄弟找專家鑒定家傳的古畫。專家說古畫是贗品,兩兄弟就以17萬元賣給了專家的朋友。一年后發(fā)現(xiàn)這幅古畫竟在拍賣行拍出近9000萬元高價,前后價格相差了500多倍。(12月25日《北京晨報》)
長期來,鑒寶類節(jié)目也出現(xiàn)了不少詬病,一些鑒定專家或把真品說成贗品,或把贗品說成真品,其中暗藏的貓膩越來越多,亟須予以甄別。特別是誰來鑒定鑒定專家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節(jié)目的組織者或鑒定專家在利益沖動下的“信口雌黃”往往使不少持寶人或買家蒙受慘重的損失。在這種語境下,對鑒定家的真鑒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幅被鑒定專家鑒定為贗品的古畫,竟然拍出近9000萬的高價,如此天壤之別的“鑒定”也未免太坑人了,要說是只值幾萬元的贗品打死人也不相信。當古畫的原持有人提出訴訟時,法院因為此案涉及刑事詐騙而沒有立案。負責鑒定此古畫的鑒定專家劉巖居然說“交易過程合理合法”,“這種事在藝術品市場里有很多,藝術品拍賣都是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
這話很有詭辯性質,劉巖難脫合謀詐騙的嫌疑。劉巖先鑒定出朱氏兄弟手中的古畫是贗品,只值幾萬元,后又介紹他的朋友程功來以17萬元的價格買到了那幅《嵩陽漢柏圖》。劉巖實質上充當了中間交易人的角色,他兩頭討好做“好人”。但除此外,也有與朋友合伙做籠子騙買的角色嫌疑。
劉巖既當裁判員有當運動員的做法很有可能涉足詐騙,因為他有這樣的機會和便利。他的辯駁只能說是抓住了一些交易過程中的法律漏洞,自圓其說罷了。古畫交易雖說是一種市場自由買賣的行為,但這樣的買賣前后相差也太大了,他的“鑒定”是純屬“走眼”還是故意使詐,一時難以說清。
現(xiàn)在鑒定人員在獲取資格證書時,不少人并未經過嚴格的分類考試、資質審核,鑒定水平良莠不齊,從而導致“偽專家”滿天飛,這是一種情形。也有些真才實學的鑒定專家,如果他的職業(yè)操守出了毛病,故意把贗品說成真品,或把真品說成贗品,這也是一種情形。遇到這兩種情形,就要制定出鑒定行業(yè)的制衡法規(guī),以加重處罰他的違法成本,要其承擔惡意鑒定帶來的后果。
就本案而言,鑒定專家劉巖以涉嫌詐騙案,目前,公安機關正在搜集證據(jù)。建議警方動用一切技術偵察力量,徹底把此案查個水落石出,給一個真實的“鑒定”。不妨把此案辦成一個標本案例,對那些惡意鑒定的不良“專家”們以震懾性鏡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