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沒有什么文化,我只是個初中才上了三個月的人,所以今天來講文化,我直出汗。我應一家報業(yè)集團的邀請來講文化,講這么一個重要的大事,覺得自己還挺勇敢的,有什么就講什么吧。
我是個搞藝術的,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文化”,文化再縮小一點就講“藝術”,講講我的個人感受。
(一)
在21世紀的經(jīng)濟浪潮中,在這樣一個大的轉型時期,我們的民族要更重視“文化”這兩個字。
經(jīng)濟基礎的發(fā)展意味著文化基礎也跟著發(fā)展,這兩者應該是同步的關系。經(jīng)濟是硬指標,比如說哪個工廠一天可以創(chuàng)造一千萬元的效益,這么驚人的數(shù)字我們可以看見,可是軟指標卻不易見,軟指標就是文化。
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什么形象?21世紀的中國,必須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會衰落下去。古人不是說,欲滅一國必先滅其文化嗎?古人都看得那么遠,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嗎?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僅要有實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這個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藝術。因此,在今天,我們絕對不能忽視文化、藝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正處在一個轉型時期,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我們不僅要實現(xiàn)制度的逐步完善與健全,還要實現(xiàn)我們自身思想認識的逐步健全,認識到文化是什么,文化的重要性在哪里。
(二)
可是,讓我們看看,現(xiàn)在我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們大家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查字典,就是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我來給大家念兩段:
“老虎,野獸名,毛黃褐色,有條紋,性兇猛,能吃人和獸類。”把人和獸類對立起來了啊。
還有一個字典里這么寫:“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墊,肉可以吃,骨、血和內(nèi)臟都可以入藥。”就知道吃。
“熊,熊的腳掌脂肪多,味美,是極珍貴的食品。”
“貍,肉可以吃。”又是吃,同志們,老是吃。“皮毛也可以利用。”
下面是“狼,皮毛可以制衣物”。狼太瘦,肉倒不能吃。
“海豚,肉可以吃。”又是吃。“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煉油。”
“狐貍,野獸名,性狡猾多疑。”再狡猾你能狡猾過獵人嗎?“遇見敵人時肛門放出臭氣,趁機逃跑,皮可以做衣服。”
同志們想想,這就是我們的字典,這怎么教育孩子?它能有文化嗎?
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們在培養(yǎng)下一代時,傳遞的是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
現(xiàn)在再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文化是不是重要?極其重要。
(三)
有一個詞,我們現(xiàn)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美國大片、日本動漫把孩子們整得都不認識中國漫畫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底蘊在哪里了。
這次我們設計了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有人給我提意見了,說韓美林不時尚。不時尚就是不“日本動漫”,不“美國動漫”,因為我們天天在看他們的動漫。
中國的布老虎、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中國人自己的電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國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給外國人看,在外面還得大獎,回來還成了英雄。文化都到這個程度了,難道我們還不反思嗎?這個和我們的制度和體制都有關系。
誰有權,誰錢多,誰就說了算。這就是沒有文化的文化,用“沒有文化”來干涉藝術,很可怕。
反過來講,我們的藝術界也有為了爭名奪利,給“沒有文化的文化”拍馬屁。這些人光想到讓某位領導高興了,就沒有想到我們的藝術界,我們的全民族。
也有的領導不錯,很尊重藝術家。一次有一位領導同志,帶了很多廠家,燈泡廠、鋼鐵廠的廠長來找我,說要讓科學和藝術的兩個翅膀結合起來。這位領導同志的想法很好、很正確,可是在審美上就有點問題了。我常說,一個人,他的世界觀是正確的,但說不定他的藝術觀會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這位領導總結得挺好,可下一句話我就聽不下去了。他說:“比如你畫的貓頭鷹,要是把兩個眼睛挖了,放兩個燈泡,我們不就結合了?”我當時就不客氣了,就說:“干脆你把我的眼給挖了吧。”
(四)
今天說了很多,大家都在笑,可我覺得很沉重,我說的這些就是沒有文化呀。
再說說我們美術界吧。以前真正的海歸派,都是文化精英,包括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傅抱石……都致力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現(xiàn)在有些海歸派,不一樣了,一回來就大呼小叫地要讓外國的東西進來,否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甚至不讓學生用毛筆。你怎么這么厲害?你不就是出了幾天國嘛,怎么不學學那些真正精英的海歸派呢。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用得著你來救嗎?靠批評家來捧,還說是來成就中國文化。這是藝術嗎?這是嚇唬我們老百姓。
學術界也這樣。上了美術學院一年級,就留著長頭發(fā),留著小胡子,那個丑就甭提了。難怪有人說我們搞美術的,“遠看像個逃難的,近看像個要飯的,再看是個撿破爛的,仔細一看是美術學院的。”。
我們要深思一下,心里是什么滋味。
看看一些畫家出的畫冊,都是皺著眉頭,托著腮,留著胡子,還露著胸毛,好像中華民族的苦難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了。
這些表面的東西并不是藝術。真正的藝術魅力,藝術素養(yǎng)的魅力是相當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揚,他雙手一舉起來,一頭銀白頭發(fā)抖動,美啊,都能讓人鼻子冒汗。為什么?那真是一位大家,是逼人的氣質。
大學畢業(yè)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沒有文化,文化是一種升華的東西,絕對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在弘揚民族文化這個事上,我們都應該做錚錚鐵骨的好漢,不能卑躬屈膝。
我認為,我們藝術家,包括說相聲的也好,戲劇家也好,音樂家也好,首先要有文化才行。要“頭頂音樂,腳踩文學”,起碼要達到這個標準,不然怎么能熏陶我們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