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18AV无码不卡在线,一本性道在线视频无码看,亚洲高清无码黄色一级片,国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展望——石頭記新篇

    時間:2009-06-11 11:07:42 | 來源:藝術中國

    相傳唐朝詩人兼畫家王維畫奇石一枚,畫完后加以題詞。有一天風雨大作,畫中奇石不翼而飛。后來,高麗(今朝鮮)還是新羅(今韓國)國的政府官員出使長安,閑談間提到一件怪事,說是在某月某日,風雨大作,一塊巨石從天而降,石上刻有王維的題詞。石頭的形狀肌理同王維畫上的石頭完全相同;而畫中石消失之日,正是飛來石降落之時。這故事見于宋代前后的一本筆記,我忘了它的出處。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2000年5月2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家展望,將一枚用不銹鋼板仿制的石頭,拋進中國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公海。中國確認的公海范圍是從海岸線起到12海里以外的海域。展望雇船將這枚中空的浮石投入公海,讓它在海風海潮的推動下自由地漂流。

    浮石所處的中、朝、韓、日、臺等國家和地區(qū),邊防意識都是超一流的警惕,因而這個甚為可愛又可疑的浮石,它的命運很可能被漁民打撈回家,槌破,賣給廢品收購站,或是被海軍當作特型魚雷引爆銷毀。為了防止這類可預料的事故,展望特地在浮石上用中、鮮、日、英、西班牙文字鐫刻了一封公開信:

    親愛的朋友:

    這是一件專為在公海上展示的藝術品。

    如果您有幸拾到,請把它放回到海里。

    作者將在遙遠的地方對您致以深深的謝意!

    藝術家:展望

    聯(lián)系地址:中國北京朝陽區(qū)育慧里3號 郵編100101

    FAX:010-□□□□□□□□ EMAIL:□□□□□□□□

    展望的這件不銹鋼浮石,是復制的北京近郊山溝中的一塊天然的石頭。成形后打磨拋光,具有不規(guī)則的鏡面效果。展望用它來象征一種永無休止的內(nèi)外沖突——人類對自然的向往和對物資世界的迷戀。

    我始終對這枚浮石的飄流表示懷疑。因為非自然的材質(zhì)使它對目擊者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在浮石投放后過了八個月,我打電話詢問浮石的下落,展望說沒有消息。因而,至今它是仍在飄流,還是被好事者收購收藏,抑或被銷毀,不得而知。它始終飄浮在我的心中,成為一個不知所終的懸案,而一旦有了被處置的結果,這個結果將很有可能是殺風景的,令人沮喪的。因而我認為展望采用道德的期待去呼喚目擊者的合作意向,在這個利益與欲望高度膨脹的當代世界,未免有些軟弱無力。如果一開始在浮石上鐫刻一份公告,請拾到者將浮石送回某個指定的地點,由展望的代理人付給那人一筆高額獎金,然后再投放大海,根據(jù)一個方案,即由展望本人雇請一位不識字、不會啞語的聾啞水手,在投放當天的夜晚,將浮石鑿穿后沉入深海,從而使它永遠飄浮在人們的記憶海洋中,成為一個永遠沒有下落的藝術懸案。這是中國古代政壇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處事勾當。但用在藝術上則由于不傷害任何人,就會化腐朽為神奇。

    展望投放浮石的行為藝術,同當前追求五分鐘成名的極端化的非藝術的行為相比,在格調(diào)上有著天壤之別,它在含蓄地表達當代人類的困惑的同時,又同本土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實串聯(lián)在一起。

    盡管展望不是一位專注于雅藝術的雕塑家,但他的不銹鋼仿石系列作品卻是貫穿著典雅或文雅的品格。這同他的學院式前衛(wèi)藝術家的身份相印成趣,如同一位身著高貴禮服或名牌休閑服的戰(zhàn)士,體現(xiàn)著藝術家的另一個側面。

    在《跨越12海里》的前一年,展望曾在深圳華僑城中的人工湖中投放過一枚不銹鋼浮石。1988年,展望在北京故宮太廟內(nèi)懸掛過一枚浮石。此前他還將條形花崗石用不銹鋼加以復制與堆砌。在1986年前后,他復制過多枚太湖石,放置在北京各處的公共場所之中。這些作品在形態(tài)上同北京的文脈吻合,而嶄新的不銹鋼材質(zhì)又同鋼骨和玻璃構成的現(xiàn)代建筑相呼應。從而使之成為兩種絕然不同的文化景觀的紐帶。

    石頭和假山石,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據(jù)兩千多年前的文獻推測,在遠古之時,華夏大地曾發(fā)生過一場地震,一座用于祭祀天地的宮殿被震裂。四面的基礎崩潰,宮中地板和天花板開裂。那天花板就是帝宮中的藻井,上面鑲嵌著五色玉石。當時,一位名叫女媧的母神,采集五色石修補藻井。后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不知依據(jù)何典,說是女媧補天,在大荒山無稽崖煉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剩下的一塊石材,棄置在青埂峰下,成為《紅樓夢》男主角賈寶玉的前身。賈寶玉者,假寶玉也。再后來,走出《冷宮的雅藝術》的作者彭德,根據(jù)兩千多年來多家文獻推考,認為被女媧棄置的那塊石頭,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曾經(jīng)上演過一部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連續(xù)劇,可歌可泣。

    女媧的媧字,本字是咼字,和字的異體字。女媧氏其實是開采和琢磨玉石的專業(yè)戶,技術代代相傳。女媧的一位傳人名叫卞和,將補天剩下的那塊石材,兩次獻給楚王,都被玉工判定為石頭,以欺君之罪,先后被砍斷雙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抱玉璞在荊山下痛哭。楚文王指派工匠解剖,果然琢出一塊寶玉,于是被命名為和氏之璧,簡稱和氏璧、和璧、咼氏璧,確切稱呼應該是咼氏玉。公元前3世紀,楚趙聯(lián)姻,和氏璧以聘禮的身份傳入趙國。秦王得知后,曾表示愿意用15座城交換此玉,被趙國拒絕,并演出了一段完璧歸趙的故事。因價值連城,別名連城璧。秦始皇滅趙,得和氏璧,改琢為傳國玉璽。印面刻著八個篆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漢滅秦,秦二世攜玉璽向劉邦投降。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派人到后宮強迫太后交出玉璽。太后大怒而砸玉,璽的局部受損。漢末天下大亂,落入孫堅之手,轉歸曹操。南北朝時輾轉流傳,為唐太宗所得。最后一位傳承者是五代后唐廢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后唐滅亡,廢帝抱玉登玄武樓自焚,從此玉璽下落不明。和氏璧經(jīng)手的帝王累計一百余位,歷時1625年。它是中國禮教玉器興衰的見證。和氏璧在宋代失蹤后,漢字中隨即出現(xiàn)了一個新字:國。囗表示城都或京城,玉表示傳國璽。從宋太祖到清世祖,歷朝歷代有皇帝都希望找到這塊寶玉。乾隆皇帝上臺后,發(fā)現(xiàn)宮中的25塊玉璽中,居然有一塊號稱傳國璽的玉印,當即指出是偽造的水貨。過了十幾年,曹雪芹的《紅樓夢》問世。在北京西郊有一處清代的民居,據(jù)稱是曹雪芹的故居。展望浮石的母本的出處,就在曹雪芹故居一帶。

    沒有參與補天的其他特殊石頭,以太湖石、靈璧石最為有名,它們在宋代后的園林藝術和陳設藝術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117年,篤信道教的宋徽宗在東京宮城外東北處筑山,模擬杭州鳳凰山,取名萬歲山,修成后改為艮岳。艮岳是仿五岳名稱而有別于五岳的人造山岳。艮岳主峰壽山為土石山。石料采自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等地水中或山上,都是上等奇石,分為太湖石和靈壁石兩大類。營建艮岳的石料,主要在江浙一帶搜羅,集中后用船只沿運河、最大的一塊太湖石高達12米,用巨艦運載,負責運輸?shù)拇?shù)千人,沿途拆水門、斷橋梁、破城墻。抵達開封后,宋徽宗命名為神運昭功石。北宋滅亡,艮岳奇石,一部分運往北京,北海瓊華島上的太湖石便是殘余的部分,一部分散落到各地的私人園林之中。展望的不銹鋼仿太湖石的母本,出處不詳。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文章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wǎng)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
  •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