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當代藝術(shù)的修辭學
Zhī Hū Zhě Yě——Art Rhetoric
主辦:紅星畫廊
Sponsor: Redstar Gallery
出品人:孫曉彤
Producer: Sun Xiaotong
策展人:韓晶
Curator: Han Jing
策展助理:趙毅
Assistant Curator: Zhao Yi
參展藝術(shù)家(以姓氏筆畫為序):韋嘉、王邁、劉志懿、孫曉楓、李繼開、何軍、陳波、楊納、范曉妍、周文中、趙毅、秦琦、唐勇、徐文濤、曹暉、熊宇
Participating Artists: Wei Jia\Wang Mai\Liu Zhiyi\Sun Xiaofeng\Li Jikai\He Jun\Chen Bo\Yang Na\Fan Xiaoyan\Zhou Wenzhong\Zhao Yi\Qin Qi\Tang Yong\Xu Wentao\Cao Hui\Xiong Yu
展覽時間:2009年9月26日——2009年11月26日
Date: September 26, 2009-November 26, 2009
展覽地點:紅星畫廊
Venue: Redstar Gallery
開幕式:2009年9月26日 16:00
Opening Ceremony: September 26, 2009, 4:00 pm
開放時間:10:00-18:00 (周一休息)
Open Hours: 10:00-18:00 (Except for Monday)
展覽垂詢:
電話/Tel: +8610-5978 9234 傳真/Fax: +8610-5978 9234
E-mail: redstar.gallery@gmail.com
www.chinaredstargallery.com/index.htm
地址: 100015,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院,798工廠藝術(shù)區(qū)
Add: 798 Art Area 2,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特別鳴謝:張洪波、李敏敏、宋早、劉佳
Thanks for: Mr. Zhang Hongbo\Ms. Li Minmin\Ms. Song Zao\Ms. Liu Jia
之乎者也——當代藝術(shù)的修辭學
策展人:韓晶
“之”、“乎”、“者”、“也”,都是中國古代漢語中的文言虛詞,其本身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有趣的是:這四個看似空洞、虛無、多余、矯飾、無所指、可有可無,甚至在語言演進的過程里,已經(jīng)日益被我們拋諸腦后的語氣助詞,卻一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修辭手段。
正是通過這樣的修辭,表達本身變得耐人尋味——它開始逃離原始、生硬、簡單和直接,也不僅僅局限于信息傳遞的功能性要求,而是在人際的交往和溝通中,一度延伸出豐富的情境。與此同時,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修辭,字面和文本背后的意義、觀念、思想和情感,得以強調(diào)、突出和彰顯。
從這個意義上講,藝術(shù)或許和“之乎者也”一樣:它不是日常生活里的必需品,也遠遠沒有政治、經(jīng)濟或軍事那么強大的撼動力——好比巴黎盧浮宮里最負盛名的《蒙娜麗莎》,無論那500年來仍未破譯的微笑令多少人為之傾倒,也無法阻止戰(zhàn)爭的此起彼伏,或是對剛剛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力挽狂瀾——藝術(shù)的存在,仿佛就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小小修辭,就像喜歡咬文嚼字、不求實際的老夫子口中念叨的“之乎者也”,可以隨時被抽離。但是,如同“之乎者也”的意義,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來解讀,而是需要放到整個中國文學史的演變中去定義一樣,藝術(shù)存在的價值,也需要被納入文化的上下文語境,并在其中建構(gòu)它所特有的重要性——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方式,藝術(shù)也許正扮演著文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如果說“之乎者也”無疑曾經(jīng)是我們本土文化中最具特征的語言、文字和表達方式,那么當下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藝術(shù)——那些看似矯情的、虛擬的、多元的、淺表的或晦澀的圖像和符號背后,是藝術(shù)家個性化的觀念和情感表達,也是他們從自我的文化土壤和內(nèi)心世界里,滋生出的對這個時代、以及我們正身處其中的日常生活的注解。
也許,對于藝術(shù)標準的固守、爭論或喋喋不休,在今天都不是一件討好的事情,在約瑟夫?波伊斯“人人都是藝術(shù)家”和安迪?沃霍爾“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宣言之后,當代藝術(shù)變得有些失重——藝術(shù)是什么呢?或許,藝術(shù)就那些正在從事某種創(chuàng)造的人,對于現(xiàn)實世界所書寫的修辭學,是另一種發(fā)音的“之乎者也”。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