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羽(1909-1986年),原名王為雄,號紅豆村人,江蘇高郵人。1928年,入上海大夏大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上海滬西區(qū)委秘書。1932年,參加左聯,與魯迅先生過從。1937年初,赴延安,在抗大學習,任區(qū)隊長和政治教員;1938年,任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秘書長、副團長,后任山東野戰(zhàn)軍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蘇皖邊區(qū)政府交際處處長等;南京解放后,任南京軍管會文教委員會主任兼南京博物院院長;自1950年3月始,先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高教處處長、華東文教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60年,調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長,分管文物、藝術工作。他團結各方文教界人士,為我國文化藝術及文物事業(yè)竭盡努力,特別是領導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建設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重大維修工程,及時搶救我國古代藝術寶貴遺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圖1) 徐平羽擔任南京博物院院長期間,十分關心文物征集工作,往往利用地利、人和之便為南京博物院征集了若干書畫精品。譬如,劉海粟(1896-1994年)所藏龔賢力作《岳陽樓圖》大幅,經吳湖帆、張大千等過目推崇備至,經鑒賞家徐森玉(1881-1971年)斡旋、洽商,劉海粟將之捐贈南京博物院收藏。 20世紀20年代末,徐平羽在上海大夏大學讀書期間,結識了寓居上海的江蘇高郵人、著名書法鑒賞家、古錢收藏家宣哲(1866--1942年),開始與藝術品鑒藏結緣。據介紹,徐平羽正式用薪金購買書畫始自1946年,時任蘇皖邊區(qū)政府交際處處長。從那時起至1966年的二十年間,他征得夫人林琳的同意,以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書畫收藏,生活開支則全靠夫人的薪金,甚至將夫人過年為兒子做衣服的布票買布做了畫套,癡迷程度可見一斑。(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第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