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菱訪談:關于顧德新
????發(fā)表于《藝術財經(jīng)》四月刊
????時間:2009年2月24日下午
????地點: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
????1.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嚴肅地跟蹤顧德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
????翁:最早看過他在“89現(xiàn)代藝術大展”的作品,已相當成熟了;90年代國內外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展中,都有他的身影。但1996年至2000年,我和一些觀念藝術家之間的合作僅僅是基于我對藝術創(chuàng)新本身的興趣,有點盲目,其實當時并不真正理解顧德新的工作。這和整個80甚至90年代,人們對觀念藝術的陌生疏離也有關系。那時,我更多地把他當作生活中的朋友,更多理解的是他做人的原則和生活中的細節(jié)。2000年之后,我才開始深入地理解他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是的。我們工作上的首次合作是在2004年外灘三號滬申畫廊的首展“超越界限”上。緊接著5月又舉辦了“對話… …——顧德新、王功新、張培力聯(lián)展”。隨后我們合作了兩次個展,分別是“顧德新2005.03.05”和“顧德新2007.4.14”。2007年底,我正在緊張籌備前門23號?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期間,受邀策劃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期間的中國特別大展,我也選擇了顧德新的作品參加。可以說,顧德新是我近年合作次數(shù)最多的一位藝術家。
????2. 你如何理解他近年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
????翁:顧德新的作品真正傳達了當代藝術最本質的力量。他敢于以最直抒胸意、簡單明了的方式直面社會現(xiàn)實,揭示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社會內里最本質的問題。在與他的幾次合作之后,特別是2005年、2007年的兩次個展中,我尤其深刻地體會到顧德新在空間把握方面無人能及的天賦。
????3. 能詳細談談你們歷年的合作嗎?
????翁:第一次是在2004年滬申畫廊開幕首展“超越界限”上。“超越界限”并非清談空議,它是我在事業(yè)上延續(xù)至今的思路。其一,如何超越藝術自身的慣用媒材以及思考邊界的局限;其二,如何搭建藝術與其他領域的跨學科交流平臺。這要求我們必須盡可能完整地呈現(xiàn)當代創(chuàng)作的狀況,讓關注各種形態(tài)和主題的藝術家所代表的學術性得以充分體現(xiàn)。換言之,就是要盡可能地呈現(xiàn)當代藝術的豐富性,使藝術家開放思想,交流創(chuàng)新。當時有像張曉剛那樣探討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歷史與生活的;也有周春芽、劉煒這樣在當代語境中關照傳統(tǒng)的;有像徐冰研究中西方文化碰撞與交流的……而顧德新則是“直面社會現(xiàn)實的藝術家”的代表。
????第二次合作是在題為“對話……”的聯(lián)展上。顧德新的作品以一種樸素、輕松的方式,在地面列陣鋪開一萬多輛燒陶玩具車:軍車、坦克、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看似兒童嬉鬧的玩具,卻是國家機器的象征。
????4.他的作品都和空間有密切的關系。
????翁:是的。2005年,我邀請顧德新做個展。我覺得他當時已經(jīng)有意采用后來2007年個展方案的一些元素,但可能擔心我這邊的困難,猶豫不決。而我的想法其實始終未變:我支持他的所有決定。在全面考量了滬申畫廊當時的場地條件后,他拿出了一個由冷凍豬腦、蘋果、香蕉、小卡通、雕塑底座、紅色畫框及“捏肉”等元素組成的展覽,其中旗桿是首次出現(xiàn)在他作品中的元素。所有觀展的人都特別震撼,仿佛見到了什么奇觀。很多小孩子跑去玩蘋果,有人撿香蕉吃,有人索性爬到旗桿上… …參觀的人“忙忙碌碌”,不覺間也變成了作品的一部分。隨著展期的推進,部分作品如蘋果和香蕉開始腐爛發(fā)臭,引發(fā)了外灘三號里高檔餐廳們的公憤,這是始料未及的。
????5.你覺得誤解也是一種交流嗎?
????翁:前年,上海藝博會門前,推土機從十幾噸蘋果中碾過的戶外裝置作品,讓有的觀眾很氣憤。但無論如何,顧德新的思考是嚴肅和認真的。他從藝術家的角度,警示我們人的問題、人的過程、社會的問題和社會的過程。面對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表達,他不妥協(xié),有選擇。他有明朗堅定的意識形態(tài)和人生立場,實在難得。
????今天,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度仍然不夠。以當代藝術作為媒材來思考、反思社會的方式,依然不盡能為大眾所接受。但我相信這是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需要我們面對。
?
????6.你對2005年的這次合作滿意嗎?
????翁:很好呵。我認為這次個展集中了顧德新在2005年之前幾次國內外展覽中的創(chuàng)作元素,飽滿而不羅嗦,有點集大成的意味。
????7.2007年的那次個展呢?你怎樣評價?
????翁:記得當時中國美院院長許江來參觀,來來回回在展廳仔細看了半個多小時,最后告訴我:“這是近幾年來上海最棒的一個展覽,請你代我向顧德新致敬!”
????那次展覽選擇的材料放在顧德新的歷年創(chuàng)作中顯得十分特別:公共廣場上的地磚、廁所、陰井蓋、硅膠、六萬只蛆和十萬只蒼蠅。地板從畫廊的門口開始以25度角向上延伸至臨江一側的窗臺。
????我覺得這個展覽是完美的。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有在心里給展覽打分的習慣,不管是自己做的,還是別人做的。好的展覽會覺得特別舒服,總也忍不住去空間里多看兩眼,多待一會兒。2007年顧德新的個展簡潔大氣,藝術語言運用到位,內涵嚴謹深邃、一針見血。整個展覽依舊直面社會現(xiàn)實,講人,講現(xiàn)狀。他的藝術呈現(xiàn)十分感動我。
????從那之后,常常遇到那些讓我特別痛的事情,我都會想到顧德新的這個作品。他所呈現(xiàn)出的一切,我們往往難以單純地體會到。
????8.又是時隔兩年,你對顧德新2009年的新作有怎樣的預期?
????翁:2009年的項目,我認為顧德新將以大氣的手法,繼續(xù)保持作品與空間的深度對話。
????早在前門23號還在改建的過程中,我就邀請顧德新一起看過現(xiàn)場。今天我們看到的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可以說是一個異形空間:它是清末美國駐華公使館所在地、北京市文物保護建筑;它同時又經(jīng)過了大規(guī)模改造——從四層建筑改為兩層,打通開辟出中庭,令空間在視覺上張弛有度,獨特的柱梁結構,有序而適于變化。顧德新曾經(jīng)建議我們保持毛坯的狀態(tài),保持原始的空間。當然,最后的效果如你所見,我們還是把柱子包了起來,也做了白色的簡單粉刷。
????9.他從那時候起就有針對這個空間的創(chuàng)作想法嗎?
????翁:我不知道。顧德新是那種對空間極敏感的人。我想,他的方案也許從來都不止一個,但最終呈現(xiàn)的,并不僅僅是與空間的契合,更重要的是具有時間地理位置上的文化針對性。
????顧德新一直致力于對生命、人性、權力以及意識形態(tài)等本質上的挖掘。這次作品一定會是他最有力、最徹底的一次藝術呈現(xiàn)。
????10.你對展覽的效果有把握嗎?
????翁:我通常會在與藝術家合作之前,大量地接觸其作品、參觀工作室、深入討論等等。只有在足夠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談到合作。決意合作后,藝術家會提出展覽方案。這時,我會堅持少干預、多配合,盡全力協(xié)助藝術家實現(xiàn)作品。對于顧德新,我是完全放心的。我相信他永遠都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對藝術的期盼。
????11. 顧德新是一個怎樣的人?
????翁:顧德新是一個可以選擇任何角色的人。他淡泊名利,認為自己是普通人,不以藝術家自居。但在整個藝術圈,顧德新極具威望,為人敬重。有一對紐約的藏家朋友甚至評價他為“當今全球最好的一個藝術家”。
????12.合作這么多年來,你覺得你們事業(yè)的契合點在哪里?
????翁:顧德新是藝術家,而我是協(xié)助藝術家工作的人。于我而言,能夠協(xié)助我所尊敬的藝術家工作,是我的幸運;而顧德新愿意在我的空間里工作,也是對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
????這么多年來,我接觸、合作過數(shù)百位藝術家。我覺得顧德新比我們很多人都更早地懂得藝術,無論是表達方式,抑或是對東西方藝術體系的整體把握,都有著更敏銳的眼光。他是讓我對藝術充滿信心的人。
????我一直相信,當代藝術是一種直面現(xiàn)實的思考和態(tài)度。在我看來,顧德新是當今直面現(xiàn)實的藝術家中最典型、最深刻、最重要的代表。他以最直白的方式,給予社會現(xiàn)實以最有力量的揭示和批判。當然,不少藝術家的作品都具有相當強的社會和文化針對性,但有時看上去玄機重重。顧德新從不玩弄玄機。
????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一直懷揣著理想主義的信念。過去幾十年中,我們經(jīng)歷了當代藝術從荒邊凄涼到風光無限。在這個虛妄交織的圈子里,探索和變遷在動蕩、混沌、丑惡、興奮與名利的挾裹中掙扎,這是個十足的“煉獄”,沒有幾個人能經(jīng)受得起這番無始無終的考驗。而顧德新從不曾動搖過,他堅持著自己的人生選擇、標準和立場;以清醒冷靜的眼光看待浮華世界。他是一個有真愛,有真選擇的人。前幾年,我常常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而與顧德新一起工作,永遠帶給我莫大的慰藉。
????13. 顧德新說過,也許以后的當代藝術界,只有藝術品,沒有藝術家。您怎么看?
????翁:我始終相信,不管什么時候,好的藝術皆與藝術家本身的精神、生活相印證,這也是藝術恒久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在顧德新身上,我看到了這種印證,實在是少有的。顧德新讓我相信藝術家,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我們的工作還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