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6年給亡子寫2000余封信 每周到墓前念 組圖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平凡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它讓人眼中滿含淚水,心中又充滿溫暖、感動和觸及靈魂的震撼。故事的主人公是張艷偉,6年前,她的兒子因見義勇為被人殺死,這個日夜思念愛子的母親,給兒子寫了6年的信,每天在兒子墓前念。在經(jīng)歷了對殺人犯刻骨的恨后,她最終選擇了寬恕,接受調(diào)解原諒了那個殺人犯,一個跟她兒子一樣的年輕人。(3月23日《中國青年報》)
那連續(xù)寫了6年的2000多封信讓人震撼,它們見證了母愛的偉大;更讓人震撼的是她的寬恕,竟原諒了奪去愛子生命的殺人犯。作出這種超越仇恨的選擇,需要多強(qiáng)大的靈魂、多博大的胸懷,又忍受著多巨大的疼痛。有人這樣形容這個母親:她的心臟有兩個心房,一個在流血,一個在寬恕。是的,被感動擊中的人們,能看到母親那流血的心。
讓她最終選擇寬恕的,也許是時間的力量,也許是兇手的奶奶跪在她面前“希望留孫子一命”的哀求眼神,也許是在隔著陰陽界與兒子通信時的感觸。有一天,她給兒子寫信時,寬恕的念頭一閃而過:“如果這個殺人的年輕人被處死,是不是又會多一個老人,像自己一樣生不如死?”雖然她后來的想法反復(fù)過,不過,當(dāng)她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時,這個母親就足夠偉大了。
是啊,血債血償固然能平息一時之痛,卻不能換來孩子的復(fù)生,痛苦仍長久存在。但以命抵命,卻有了另一個家庭的破碎,另一個母親的痛苦。道理雖如此,我們卻不能苛求這種寬恕,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我們沒理由苛求受害者同情別人,尤其是同情施害者。寬恕的道理很好說,可要求痛不欲生的母親選擇寬恕,同樣殘忍。可是,這個母親做到了!因為難能,所以可貴。
多年前美國弗吉尼亞槍殺案發(fā)生后,學(xué)校舉行悼念儀式時,不僅給32個遇難的學(xué)生點燃蠟燭,還有第33根蠟燭為自殺的兇手而燃。這是寬恕之燭,這根蠟燭是為了彌合槍殺案給人們帶來的仇恨陰影,讓人們選擇寬恕。這位母親的選擇,比弗吉尼亞的那第33根蠟燭還讓人震撼,因為這種寬恕,是最愛自己的孩子、最恨那個兇手的母親做出的。
我們之所以震撼,是因為對這種愛很陌生,而習(xí)慣尋求“血債血償”的正義,寬容和寬恕,似乎很不受人待見。也許,這位寬恕殺子兇手的母親,能讓我們慢慢醒來。快意恩仇的仇恨,只能激起更多的仇恨,而愛與寬恕,拯救的不僅是別人,也是自己。(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