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文
今天的這些古典藝術,其實是它所盛行的那個時代的“當代藝術”,對于它所在的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卻不是。今天的人們需要的,其實就是今天的當代藝術。適合用來搞平民教育,做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眾部分的,是當代藝術。
我有一次到某網站去做節(jié)目,剛好在我之前是另一組嘉賓正在臺上演講。這是NGO組織“蒲公英計劃”的一部分,是一些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和研究生義務地教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學習古典音樂。他們看來是從學生中選了幾個優(yōu)秀的來現(xiàn)身說法。那幾個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家庭的富裕或貧窮在人的臉上其實是看得出來的—-但他們都穿著小燕尾服,打著領花,手里拿著小提琴。對臺下的聽眾說:如果沒有蒲公英計劃,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摸到小提琴,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什么叫“卡農”。說完他們就表演了一曲“卡農”。臺下的觀眾頓時感動得淚如雨下,小朋友也哭,他們的老師們也眼眶濕潤,現(xiàn)場氣氛一片溫情大愛。
我很想融入進去感動一下,卻發(fā)現(xiàn)進不去,好像有哪里不對勁。回到家里我才明白,原來我擔心的是,要是這些小朋友開始追求上進了,回家要爸媽買臺鋼琴,他們的低收入的父母得去賣血嗎?我又想到,要是讓杭州二皮、姚大均他們這些做聲音藝術的哥們,來教這些孩子們拿些瓶瓶罐罐裝上水,或者拿他們父母親的勞動工具掛起來當編鐘,教他們用這些玩意兒來敲出打擊樂來,應該會好一點。
其實我很喜歡“蒲公英計劃”,我只是想借此談談我們該用什么東西來做平民教育的內容。
說實話,我真沒覺得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如果一輩子沒摸過鋼琴和小提琴,算是一種缺憾。我真沒覺得要是他們一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卡農”,人生會是不幸福的。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不給他們正常的人生帶來壓力,接觸到了也不妨。但說到底,我就沒覺得一個中國人如果聽不懂巴赫和莫扎特,沒看過芭蕾舞、看不懂古典油畫,就應該感到自卑。這就像一個德國人,沒必要因為他看不懂中國書法、不了解《周易》、不會彈古琴而自責一樣。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各個文化傳統(tǒng)中的古典藝術,都不是生活中必須之物。一個現(xiàn)代的底層人如果沒看過電影,沒摸過電腦,那才是生活的悲劇。他們需要得到的幫助,不是燕尾服和卡農。即使這個小朋友是天才,成了朗朗或者李云迪,因為懂得了“卡農”而讓他的貧困的父母翻身了,這一套依然不對。
人們會反駁我說,那你說應該用什么來教給這些窮人家的孩子。 我說:教當代藝術嘛。
人們又會說:你們的那種所謂當代藝術,老百姓看了說你們亂搞,大家都看不懂。而古典藝術是久經歷史檢驗的最偉大的人類文明遺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我說:說中央音樂學院的人喜歡“卡農”這很正常,應該的,這我信。說人民群眾對“卡農”喜聞樂見,這不正常。我不信。 問題出在人們誤會了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的深淺難易。人們以為當代藝術曲高和寡屬于小眾,而古典藝術應該推廣給大眾享受,這大謬不然。
你去街上隨便拉一個頭發(fā)染得亂七八糟臉上叮叮當當掛滿釘子的小爛仔問他:街舞好懂一點還是芭蕾舞好懂一點,他就會告訴你真相。你去問一個洗頭妹喜歡《青花瓷》還是《我的太陽》,她也會告訴你真相。偏偏這些要把藝術推廣給人民群眾的精英,好像一個被帶了綠帽子的男人,只有他不知道真相。
人們敢于承認自己弄不懂約翰凱奇,卻不敢承認自己弄不懂巴赫。大家熱衷于夸大杜尚的神秘,一說起達芬奇來都跟鄰居似的。當然,巴赫和達芬奇出名的時間更長,被聽說得更多。但是人們真的更容易弄明白他們嗎?巴赫我是肯定不懂了,我還是舉我更熟悉的例子吧!井上有一或者王冬齡或者徐冰的書法好懂,還是《蘭亭序》好懂?哇!這么多人說《蘭亭序》更好懂。我臨摹過兩千多遍《蘭亭序》,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還是搞不懂。你們大多數(shù)人應該都只是自以為懂《蘭亭序》。你們還不服,說那是我太笨。好吧,我再舉一個例子:孟京輝好懂還是《俄底普斯》好懂?
古典藝術歷來都是貴族教育的組成部分。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小爛仔和洗頭妹看莎士比亞戲劇,貴族子弟們都在學拉丁文和希臘文。今天,我等平民的快樂是有車開,有錢人的娛樂是騎馬。雖然今天的貴族已經淪落成了昂貴一族,你要是暴發(fā)了也可以有機會送孩子去伊頓公學穿燕尾服。但古典藝術即使還有生命力也依然應該屬于精英教育的范疇。
古典藝術成本更高,比較一下電腦的價格和鋼琴的價格就知道了。又由于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時間成本更高。一個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用一臺電腦,再花幾個月學學軟件,就可以參加當代聲音藝術的游戲。再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和家長被鋼琴課折磨得死去活來?如果你運氣好你家孩子喜歡做動畫,你基本上只需要提醒他注意多做眼保健操就可以了。如果不幸他愛上了古典油畫,那你就準備暑假帶他去意大利度假吧。萬一你家孩子有上進心,不喜歡踢足球而喜歡馬術??古典藝術的這些成本特點,注定了只需要有少數(shù)人會玩,玩給少數(shù)人看就可以了。所以一般保留在高貴的學院里面,當作純學術活動。等到玩的人越來越少,就要國家撥款來搶救,來搞遺產保護。這些東西確實是文明精華,儲存了古老的智慧和記憶,有心人鉆研進去,依然可以挖掘出對今天有意義的東西。所以國家也應該保護。國家有閑錢,在最高深的學院里面養(yǎng)一些精英,跳芭蕾舞哼歌劇畫古典油畫,也就罷了。反正萬一博物館里的古畫破損了,還得有人會補。何況一部分高級老百姓有需求,滿足他們也應該的。但奢侈品就是奢侈品,犯不著在每個城市都建一座歌劇院當?shù)貥说摹?/p>
文化遺產呀,失傳了肯定是罪過。不過好像也輪不到我們來擔心別人家的古董。我們要操心的是昆曲和京劇。通常本民族的古典藝術成本較低。或者說,本民族的古典藝術在這里就總是還不太算古典。就像唐詩宋詞甚至詩經,其實也還在生活中。你家孩子喜歡書法或者詩經,就不是什么問題,鄰居也不會仰視你。我在薩爾斯堡的朋友家吃飯,人家每個房間扔一架鋼琴還都是爺爺?shù)臓敔斄粝聛淼摹4蠹逸喠魃先椖貋斫o飯局助興。莫扎特對那里的人來說還真不太是古典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