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爾的首個主題展—“夏加爾:愛情,戰(zhàn)爭和流亡”于2013年9月15日在紐約的猶太博物館開幕。此展來探索夏加爾藝術生涯中被常忽視的,卻又具有重大意義的時期,即從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主義的崛起至1948年。夏加爾在這些年間先在巴黎逗留數年,后流亡美國。這個展覽匯集了來自歐洲、以色列、南美和美國的主要機構和收藏的重要作品。
馬克·夏加爾(1887-1985),20世紀最早的現代主義者之一,其創(chuàng)作從豐富的民間藝術圖案、東正教圣像傳統(tǒng)、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中借鑒繪畫元素,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此展以表現夏加爾在法國經歷的繪畫為開端,“夏加爾:愛情,戰(zhàn)爭和流亡”闡釋出藝術家對戰(zhàn)爭強加給個人苦難際遇的深刻回應。盡管夏加爾從未放棄詩人的敏感,但在1930-1940年間的作品中仍反映出時代的政治現實,最出乎意料的是“十字架上的耶穌”作為戰(zhàn)爭和被迫害的隱喻反復出現在作品中。直到1945左右,夏加爾才重新創(chuàng)作表達愛情力量的作品,多表現出歡快的、愉悅的氛圍。此次展覽包括30幅油畫和24幅紙上作品,同時也包括精選的個人來往信件、詩歌和相片。
為躲避蘇聯爆發(fā)革命后,生活所遭遇的艱辛。夏加爾攜妻子Bella,女兒Ida搬到巴黎居住。在這段作品多產的時期中,他吸收了法國繪畫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類似肖像的花卉繪畫,色彩和紋理間充滿了活力。夏加爾從俄國流亡之后,童年時期的記憶和布爾什維克革命的經歷為其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
就像許多東歐的猶太教徒逃亡法國一樣,夏加爾的生活也被納粹的崛起威脅著。1941年,隨著現代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巴爾的邀請,夏加爾和Bella逃到紐約。二戰(zhàn)的爆發(fā)和這次紐約的第二次逃亡,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夏加爾的作品中增加了社會混亂和暴力的主題。
在二戰(zhàn)時期,夏加爾最常用的形象是基督和走上十字架。在夏加爾的油畫中,基督常被描繪成一個猶太人。對于藝術家而言,被釘死的基督是受害者的象征,他將耶穌的受難等同于今日猶太人的遭遇,進而對良知的呼喚。當其他猶太藝術家偶爾描繪“被釘十字架”時,這反而成為了夏加爾經常描繪的主題。
夏加爾在紐約,并未感到在巴黎居住時的舒適。藝術家感覺與自己最熟知的俄國和法國切斷了聯系。這種疏離之感是由于妻子Bella在1944年的突然去世—這場個人悲劇造成的。
不久,夏加爾與Virginia Haggard McNeil建立了新的關系,和她搬往了中部哈德遜河谷的紐約High Falls。他這一時期的作品經常表現出一種緊張———處在對前妻Bella的回憶和身邊新人Virginia的存在之間。逐漸地,藝術家從悲傷中脫離出來,戰(zhàn)爭的恐懼也消退了,這個時期的作品又開始反映出一個更為熟悉的夏加爾,在繪畫中充滿強烈色彩和漂起的人物,洋溢著歡快的氛圍。
本展將持續(xù)到2014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