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曲》
《夾竹桃》
中國式學習很重視臨摹。比如書法,在《畫禪室隨筆》中有多處都是董其昌記錄自己寫字臨摹某一家帖,一臨就是五百遍,方得其味兒。
謝青也做過大量臨摹,貫穿了她的整個學習過程。謝青認為,臨摹古代大師的作品,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當于走了一條捷徑。傳統(tǒng)“程式”,是古代的繪畫高地,是經過前人不斷地總結到清代才整理出的一套學習方法。理解和掌握這些程式可以指導學習中國畫的人從自然寫生中找到落筆之處?;谶@樣的認識,謝青在臨摹時狠下功夫。
那時中央美術學院的臨摹課是從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借出原作來臨摹。陳列館精品很多,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龔賢等等大畫家作品皆有珍藏。謝青從臨摹中不僅加深了對寫意畫筆墨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了不同畫家的藝術風格與用筆用墨的不同特點息息相關,更體會到一幅作品的完成或者說畫面的完整性與氣息的貫通不可分割。大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要較長時間,很難做到“一氣呵成”,如何才能夠達到“貫氣”?她的感悟是應始終保持開始畫畫時的情緒,按照同一種情緒來完成整幅畫。美術學院訓練的是形象記憶,臨摹加深了這種記憶,并更加細微地區(qū)分了不同畫家筆下的形象。最后凝結出一種手感,用毛筆調和多少顏色,攙入多少水,準確地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效果。這是類似于中國菜中的“鹽少許”,“醋少許”之類的感覺。是靠長期的、專業(yè)的訓練才能獲得的一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