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博士、著名策展人,現(xiàn)供職于中國美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
藝術中國:作為策展人談一下這個UNPACK的概念
高士明:學院的力量是我們這次很多個事件的一個總的標題,這個展覽本身的標題是五谷雜糧,你看中英文是不一樣的,中文叫五谷雜糧,英文叫UNPACK,意思是撥開、打開,看起來是不一樣,其實非常一致。五谷雜糧是指實驗藝術的資源多元化和樣式多元化。而UNPACK的意思是“打開”,是連接性的,把包袱打開。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打開”,最著名的就是潘多拉的盒子,這個也是有這個意思。
藝術中國:一直以來學院與江湖都有一種微妙的若即若離的關系,學院也曾被認為是保守的
高士明:其實現(xiàn)在所有的當代重要的藝術家,也就是江湖的藝術家,其實都是出自學院。也就是你剛才說在改革開放初期學院被認為是保守的,這個當時的假定是有兩方面意義,一方面這似乎是一個事實,因為當時很多前衛(wèi)藝術家都是從學院打出去的,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身份不但出自學院,而且如果今天你問王廣義、吳山專、谷文達他們,他們其實都非常懷念當初在學院的時光。因為當時只有在學院中你才能看到那么多國外畫冊,才能訂到上百份國外的期刊,這個在80年代初的時候體制外是不可能的。在80年代中期,浙江美院突然迸發(fā)出了“85’新空間”、“池社”、“紅色幽默”,一直到西北的宋永平、宋永紅,宋永紅是畢業(yè)于浙江美院的,然后90年代北方藝術群體像王廣義也是浙美畢業(yè)的,然后又到珠海會議,啟動了所謂“八五新潮”運動。在這里我們表面看到的是這伙人的身影,其實是從學院發(fā)散出去的,所以浙江美院在80年代是最激進最實驗的地方。
藝術中國:在中國美院80周年校慶的時候策劃這樣一個展的意義
高士明:現(xiàn)在是08年,離“文革”之后第一屆恢復高考整30年,正好是美院的80年校慶,這次我們其實是鎖定這30年,從這30年中找問題,進行系統(tǒng)地反思,提出“學院的力量”。意義一方面是回顧,重新反思和界定80年代的這段藝術史與學院的關系,以及學院在其中的角色。第二個就是你剛說到的當下、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張培力、耿建奕、王廣義、谷文達這些人當年都是憤青、造反派,而在今天他們獲得了巨大的認同,國際藝術界最重要的美術館展他們的作品,最重要的收藏家收藏他們的作品,他們被當成文化英雄和時尚人物,而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比如四川美院的孩子們他們都希望成為下一個張曉剛,中央美院的孩子們想成為下一個劉小東或方力鈞,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成功者的形象。
藝術中國:在現(xiàn)在這個媒體時代,前衛(wèi)藝術作為一種反叛力量,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轉化為時尚,被廣泛認可,它的力量是否實際上削弱了
高士明:這個時代當然開放多了,資訊發(fā)達,媒體空間是我們有多個渠道,有一個更開闊的空間。而且媒體的特性是求新的,在這種情況下你任何的造反、叛逆、對體制的抵抗其實都已經(jīng)被預先允許了,而且是被歡呼的。而在1970年代沒有工作,叛逆是有風險代價的,但今天一些事沒有風險的,像韓寒,他說我做壞孩子,大家就覺得很酷,很牛,那么多粉絲尖叫歡呼,所以叛逆被預先和解了。那么以前的模式還能否推動,以及曾經(jīng)很重要的江湖在一個傳媒時代里被全面和解,而且市場如此強大,這種情況下江湖、媒體時尚和市場這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和解的、太平歡樂的場景,這個場景其實是一個潛在的很大的問題,所以學院在當下由于它跟市場的距離,媒體的距離,是不是有可能成為體制內的新的實驗空間,這個是我們在未來幾年一直要探討的問題。
藝術中國:好。謝謝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