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披頭士成立50年后,在他們解散40年后,在約翰·列儂遭槍殺30年后,在喬治·哈里森逝世10年后,披頭士依然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樂隊。50年前,披頭士的四個男孩從利物浦走向了世界;如今, “披頭士”則滋養(yǎng)著利物浦。
1964年,披頭士在拍攝電影《A HARD DAY’S NIGHT》。影片用夸張的手法描述了披頭士一天的生活:在經紀人和經理安排帶領下,披頭士從利物浦乘火車出發(fā),到外地參加一次電視臺的現(xiàn)場演出。影片真實再現(xiàn)了當年Beatlemania的狂熱情形
1963年的一個工作日午后,16歲的保羅·巴雷夫(PaulBerriff)帶著女友,來到位于約克郡哈德斯菲爾德的一家劇院后臺。時間是下午3點半,距離披頭士現(xiàn)場彩排還有兩個半小時。此時的劇院空空蕩蕩,只開了半盞射燈。
巴雷夫手持相機,一會兒,他將記錄這支樂隊的彩排。
突然間,舞臺燈一盞接一盞地亮了。約翰·列儂來了,接著是保羅·麥科特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爾。他們在舞臺上擺弄話筒,調試吉他,遂開始彩排新的單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他們幾天前剛剛完成了這首歌,當天晚上將首次在觀眾面前表演。我猜這是他們那么早到劇院排練的原因吧?!庇浾咴诶锲值呐^士傳奇故事紀念館(Bealtes Story)遇到65歲的巴雷夫。最近,那里正在舉辦一個叫作Beatles Hidden Gallery的攝影展,展出的是巴雷夫1963至1964年間,跟隨披頭士巡回演出時拍下的影像資料。
披頭士群相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那個菜鳥攝影師,已成長為全英最成功的紀實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和制作人,但他依然認為那是他生命中最神奇的一個時刻——他在后臺親眼目睹了這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搖滾樂隊的排演?!盀榇_保首演成功,他們排演了一遍又一遍。當時整個劇院除了他們,只有我和我女友,就像是披頭士專為我們演出似的。”
那一年,列儂、斯塔爾23歲,麥卡特尼21歲,哈里森20歲——披頭士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在巴雷夫的鏡頭下,人們可以觀測到一支樂隊成名初期的風貌:男孩們在經紀人布萊恩·愛普斯坦的要求下,穿著精致時髦的西裝,打著領帶。
1961年4月1日,約翰·列儂在德國漢堡街上。披頭士的漢堡之旅,讓四個男孩不僅認識了性、毒品、搖滾樂,還開始真正學會如何取悅觀眾
在巴雷夫記憶里,哈里森總是煙不離手,列儂相對陰郁,麥卡特尼則是開心果。他指揮大家將椅子按照火車車廂的樣子排成一排,列儂是引擎,而坐在最后的自己則是守衛(wèi)?
這列火車已經飛速駛出,等待前方站臺所迎接的,是流行樂壇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據(jù)美國唱片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披頭士樂隊專輯的全球總銷量超過10億張;在英國,他們總共有15張冠軍專輯,在美國則有19張冠軍專輯和20首冠軍單曲。以上數(shù)字皆創(chuàng)造了流行音樂史上的最高紀錄。
“就我看來,多數(shù)流行樂手都不值一提,夠格讓我寫一本傳記的更是鳳毛麟角。他們的故事和音樂必須足夠澎湃,他們的成就必須比僅僅寫幾首歌要高許多?!薄都~約時報》暢銷書作者鮑勃·斯皮茨(Bob Spitz)這樣告訴《外灘畫報》。這位眼界頗高的作家只給諸如鮑勃·迪倫等少數(shù)音樂人立書做傳,他為披頭士寫的傳記《The Beatles: The Biography》于2005年出版,足足有960頁。在他看來,也只有披頭士能激起他蓬勃的寫作欲望。
“我花了9年時間,采訪了400多人,原稿足有2800頁。當一切完成后,我依然覺得不夠。這支樂隊重新定義了搖滾音樂,塑造了一代人的價值觀?!彼蛊ご恼f道。
1964年1月16日,巴黎。約翰·列儂在賓館房間里彈吉他,坐在中間的是披頭士當時的經紀人布萊恩·愛普斯坦
“貓王”迷
阿爾伯特碼頭(Albert Dock)位于利物浦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著名的泰德現(xiàn)代美術館就矗立在碼頭一邊的紅色建筑內,而披頭士傳奇故事紀念館則在另一邊。
自1846年啟用以來,阿爾伯特碼頭便成為利物浦與世界連接的橋梁。1950年代,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唱片通過阿爾伯特碼頭,傳到了利物浦年輕人手中。他們被深深地震撼了,其中就包括后來組建披頭士樂隊的幾個男孩。
“當我第一次聽到《Heartbreak Hotel》時,我的頭發(fā)都豎起來了。
我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對我們來說這太棒了?!绷袃z曾說。他對“貓王”癡迷不已,不僅在臥室里張貼“貓王”海報,還留起了類似的飛機頭,嘗試以他的方式演唱;麥卡特尼亦是如此,他學埃爾維斯的方式彈鋼琴,直到父親完全受不了地嚷道:“如果你不能好好彈琴,那就索性不要彈了!”
幾年后,他們自己組建的樂隊,很快讓人們暫時忘記了“貓王”。后來有美國媒體這樣形容披頭士:“4個‘貓王’加起來,減去6歲,加上英國腔和譏諷的腔調,這就是披頭士?!?/p>
保羅·巴雷夫第一次注意到披頭士,是在利茲Odeon劇院的舞臺上。當年的巴雷夫還是攝影界的新人,剛剛離開學校,正為自己的首個專題尋找拍攝目標。雖然此前對披頭士一無所知,但憑著年輕人的本能,他幾乎第一眼就相中了這支樂隊?!八麄円簧蠄?,女孩的尖叫聲瞬間將整個劇院淹沒,你幾乎聽不清楚他們在唱什么,卻還是能感受到一種異乎尋常的氛圍。他們太有魅力了。對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正是我們需要的?!卑屠追驅τ浾哒f。
四個小伙在20多歲的時候組成了披頭士樂隊,當時他們還遠未成熟,性格也尚未定型,這讓他們能夠以團體的形式生活和 工作。十年過去了,他們成長為完全不同的人,世界觀也產生了巨大差異,于是他們漸行漸遠
作為披頭士的第一批樂迷,出生于1950年的巴雷夫是英國戰(zhàn)后“嬰兒潮”的一代。當時的英國經歷了二戰(zhàn),百廢待興,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老人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過上寧靜祥和的生活,但新一代則認為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太老套。
這群年輕人對循規(guī)蹈矩的英國流行文化同樣感到厭倦。他們渴望看到更具視覺刺激的表演方式。于是,年輕人將視線轉向大洋彼岸的美國,包括格里高利·派克、奧黛麗·赫本、詹姆士·迪恩在內的許多美國明星都對英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又以“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為甚。在此之前,英國年輕人從未見識過如此激情四溢的舞臺表現(xiàn)力。
“貓王”曾說:“當站在舞臺上的時候,你必須帶給觀眾一場秀,一場能夠吸引人群的秀?!边@種在舞臺上盡情燃燒的表演風格,對早期的披頭士影響極大?!笆撬麑⑽覀儙С隽死锲郑奔s翰·列儂曾這樣說道,“是他讓我們第一次感覺到搖滾是多么酷,甚至可以超過藍調和爵士?!?/p>
“我最愛他大約1956年時的樣子,非常年輕、帥氣,有璀璨的雙眸,有古典的美妙嗓音,還非常幽默,激情四溢?!丙溈ㄌ啬嵴f道。
在披頭士傳記作者斯皮茨看來,披頭士四位成員性格中唯一類似的一點,就是他們都從工人階級父母的身上繼承了極強的工作精神
這句評論聽上去多少有些耳熟?!澳贻p、帥氣、幽默、激情”,同樣是人們對當時披頭士的評價。
“在他們之前從未有英國樂隊那樣表演。他們會在表演間隙開一些玩笑,很會與歌迷互動。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既酷又時髦。”披頭士成立初期的演出地“洞穴”俱樂部(The Cavern)的合伙人比爾·??藸?Bill Heckle) 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