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文房四寶,筆為之首,裝筆的筆筒也就成了一種重要的文房輔助用具。明代朱彝尊對筆筒贊譽有加,作《筆筒銘》云:“筆之在案,或側或頗,尤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于無邪。”筆筒的前身為唐代的筆船、筆床、筆格,最早大約出現(xiàn)于宋代,《中國古陶瓷圖典》中稱“筆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筆之用,始見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狀”。因小巧精致、使用方便,很快便風靡一時,至明末清初時盛行,成為文人墨客書房中的一朵奇葩,至今仍長盛不衰。筆筒材質多樣,有瓷、木、竹、漆、銅、水晶、端石、玉、象牙、料器、紫砂、翡翠和鎦金等,以竹木筆筒居多。對其古制,明代文震亨在編撰的藝術鑒賞典籍《長物志》中稱之“古樣,中有孔插筆及墨者”。另載:“筆筒湘竹、棕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筆筒傳世很多,其身上精美的繪畫圖案,精湛的雕刻藝術,美不勝收,令人賞心悅目。武漢博物館珍藏有不同材質的文房筆筒,筆者選取其中精品及個人收藏珍玩,略加賞析,以饗讀者。 竹筆筒:竹是中國有著特殊文化意蘊的植物,與“梅、蘭、菊”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和“松、梅”一起則被稱為“歲寒三友”,其象征的高雅品格和堅貞精神,歷來為國人所尊崇。竹雕也稱竹刻,是以竹為材質雕刻而成的工藝品,清末古玩收藏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寫道:“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明代中葉以后,在竹雕文化極其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逐漸形成了金陵(今南京市)和嘉定(今屬上海)兩個竹雕藝術中心,清代乾嘉文人金元鈺所著《竹人錄》記載:“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謙,一始于嘉定朱松鄰。”中國文人士大夫大多鐘愛竹子,北宋蘇東坡詩云(全文詳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