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與線條不僅是學習國畫的重要手段和目標,也是衡量國畫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黃慎的人物畫創(chuàng)造性地把草書的筆法、寫意的墨法融入到人物畫的線描中,被后世譽為“草書入畫第一人”。其代表作《漁父圖》,現(xiàn)收藏于福建省博物館集翠園,是這一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
? 《漁父圖》(見圖)縱174.4厘來,橫129厘米,紙本設(shè)色,是黃慎“草書入畫”的代表作。畫家以水墨寫意描繪一位側(cè)立的漁翁,正低頭看著手中的魚,喜悅之情躍然紙上。老人頭戴露頂斗笠須發(fā)皆白,頭向下低,眼盯著魚,嘴微張,臉上有老人斑;左臂曲手提著魚兒,魚眼上視尾有動感似在掙扎;右臂只露一點,一根釣魚竿從左上方斜插下來;背略弓,腰間系著竹編魚簍,上身衣服寬松,褲子肥大。畫面除臉、手、腳面、魚簍用赭石渲染外其它部分皆用水墨畫出。 ? ? 此畫題款未寫明年月,但以其成熟老辣的用筆來看當屬黃慎38歲到揚州確立“草書入畫”藝術(shù)風格后的人物畫作品。揚州當時流傳有“金臉銀花卉,要討飯畫山水”的民謠。畫的題材主要以人物、花鳥為主,山水所占的比例很小。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存黃慎作品千余件,其中人物畫400多件。黃慎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人物畫,其中漁翁的題材是他常畫的形象之一。有觀點認為此題材反映了勞苦庶民的生活情況,塑造了那一時代社會底層的典型人物,具有深刻社會意義。此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過偏頗。黃慎取號“癭瓢”是以不材之木自居,取自莊子“不材之木,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之寓,可見老莊思想對畫家的精神思想上的影響很大。漁翁藝術(shù)化的形象古以有之。(全文詳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