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先生是近幾年來持續(xù)而又深入地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進行研究的重要的青年學者,他以自己寬厚的知識結構與對前沿問題的敏銳,拓展與豐富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關注的成果。《藝術品價格原理》一書就是他的一個最新的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過程中,藝術品的商品化過程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按照商品的特性及交易制度的要求來講,這一階段重點是要解決貨真價實的問題。可從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狀況來看,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出在貨真與價實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我們在不斷詬病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的鑒定與評估問題。看來,我們今天所遇到的問題,更多時候是由于藝術品商品化階段,由于藝術品商品化制度不完善所帶來的。那么,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外乎還要從藝術品商品化制度建設入手。其中,藝術品價格的評估與確定就是一個大的課題。
對于藝術品價格的評估與確定這個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可以說在業(yè)界具有較高的共識,但對其系統(tǒng)性的研究卻鮮有涉及。其一可能是因為這個問題復雜,其難度可以說是系統(tǒng)性的難度;其二這項研究需要多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協(xié)同,面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這一新興的市場形態(tài),對其規(guī)律的分析與認識是需要有一個積累過程的。面對這樣一個急迫又有難度的現實問題,不能總是裹足不前,總需要有人去進行系統(tǒng)研究,可以說劉曉丹副教授這本《藝術品價格原理》研究專著,就是一種積極的努力。
我們知道,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過程中,一般來講,正在經歷藝術品的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這樣一個發(fā)展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化是基礎,資產化是關鍵,金融化是戰(zhàn)略方向。尤其是在資產化階段,資產評估又是關鍵,而資產評估過程中,資產定價是核心。從這里我們也可看出藝術品價格在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藝術品市場的實踐也告訴我們,一切市場的核心問題都會牽扯到價格問題,幾乎所有的市場運行也都圍繞價格展開,藝術品市場自不例外。然而,由于中國市場經濟還不夠發(fā)達,尤其藝術品走向市場更晚,使得近年來的國內藝術品市場雖然蒸蒸日上,卻亂象叢生。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藝術品價格評估體系的殘缺、標準的混亂、方法的單一。而在學術領域,關于藝術品價格的研究遠遠滯后于市場實踐的需求,特別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尚未發(fā)現專門的藝術品價格論著,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由此可見,這部《藝術品價格原理》的重要現實意義。它不僅在選題上填補了該領域的理論空白,而且是獨具特色的經濟學與藝術學的跨界研究與分析。藝術品市場本身是藝術與經濟結合的產物,由于國內藝術品市場研究不系統(tǒng),研究力量薄弱,所以許多相關著述或偏執(zhí)于藝術學,或偏執(zhí)于經濟學。研究的成果是要么瑣碎表淺,要么無解痛癢,很多都不免失于偏頗。尤其是針對藝術品價格的研究,更是如此。《藝術品價格原理》一書給我們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它既從經濟學的宏觀背景著眼,又從藝術學的微觀個案著手,既運用了經濟學、價格學的基本原理,又落實到藝術家、藝術品的直觀現象與資產特征。這種“執(zhí)兩用中”的思路和方法,使論述在追求有理有據的同時,更別開一番新境界。
《藝術品價格原理》的另一個長處,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關聯。作者用內、外、中三分法,建構出較為完備的、能夠自圓其說的藝術品價格研究框架,但不同于很多單純的理論探討,本書每一個觀點都結合了翔實的市場數據、經典的市場案例、最受關注的市場熱點,深入而顯出,將復雜的藝術品價格原理娓娓道來。特別在最后一章,作者所做的“3層4級藝術品價格評估指標體系”和“價格評估中的藝術品分類”,既有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相信可以成為藝術品投資者、購藏者、創(chuàng)作者以及市場從業(yè)者的參考與指導。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藝術品市場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很強的經驗形態(tài),可以說是一門尚處于經驗形態(tài)的學科,面對的問題與挑戰(zhàn)很多,學科的穩(wěn)定性與支撐也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特別是一些關鍵問題的帶有方向性的研究,我們特別強調的是理論前沿與前沿實踐的一體化取向。可以這樣說,中國藝術品價格理論的研究的過程中,前沿實踐太需要理論的引導,而理論前沿的研究也更需要來自實踐前沿的支撐。這種互動關系是進一步深入中國藝術品價格理論研究的重要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