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求,大搞知識教育。三四歲的孩子,英語、語文、數(shù)學樣樣要學,大量玩耍時間被各種作業(yè)占用,幼兒園趨向“小學化”愈演愈烈。可事實上,幼兒教育專家并不贊同這種教育方式,認為拔苗助長弊端多。
孩子“語數(shù)外”樣樣要學
5歲的彭宇萌每天下午回到家,就拿起筆寫作業(yè):10個生字帶拼音抄寫8遍、做10道數(shù)學題、給爸爸媽媽讀一篇英語課文、背2個英語單詞,寫完還要家長簽字。今年秋天她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準備上小學,“現(xiàn)在她已經會寫四五百個字了。”萌萌的媽媽高興地說。
翻開彭宇萌的語文課本,瓜果、蔬菜都是必須會寫的字;數(shù)學課本里,有“12+4-6=?、3+11=?-4”這樣的連加減法,還有“30兩+10兩=?斤”的度量單位換算;小小的書包里還裝著英語書、美術書,掂一掂分量不輕。
從3歲上幼兒園開始,彭宇萌就學起了認字,老師每天教幾個字,媽媽又買了許多識字卡片自己教給孩子。除了上幼兒園,萌萌周末還要去上舞蹈班。
但彭宇萌并不愛做作業(yè),寫一會就要喝水、吃東西,媽媽故意板著臉說:“寫不完作業(yè)媽媽和老師都不喜歡你了,周末不帶你出去玩。”小姑娘于是咬著鉛筆頭,不情愿地算著數(shù)學題。
家長“望子成龍”心太切
彭宇萌的媽媽說,現(xiàn)在很多小學入學前都要進行簡單的測試,孩子如果不會寫字、算算術,好的小學肯定上不了,所以現(xiàn)在學這些是有必要的。據(jù)了解,蘭州市內一些口碑較好的小學一年級報名時,老師都會讓孩子寫自己的名字、做算術題等,算是對孩子的入學檢測。
為了上個好小學,更為了在小學里不落后于別人,許多家長在考慮為小孩報哪所幼兒園時,先關心能學到的東西多不多。一名家長告訴記者,他今年剛剛把孩子轉送到同事孩子上的幼兒園:“本來想孩子還小,能學些什么!可兩個孩子在一起玩,人家的孩子加減法、英語單詞張嘴就來,我的小孩一問三不知。就趕緊托關系把孩子也轉了過來。”
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導致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記者在西北書城、廣場書城等書店了解到,只要和幼兒教育掛上鉤的圖書,銷量都不錯。
園方無奈迎合家長需要
“以前我們幼兒園沒開英語課,前來咨詢的家長一聽轉身就走。沒有生源就辦不下去,只能開英語課。” 白塔山附近一所幼兒園的馬園長告訴記者,
很多家長以孩子認了多少字、背了多少古詩、能否學會英語等來衡量幼兒園的好壞。為了不流失生源,各幼兒園不得不迎合家長的想法,無奈添加“小學化”教育內容。
在生源壓力和家長呼吁的雙重“催化”下,“小學化”教育在各幼兒園中愈演愈烈。記者采訪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園學英語已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珠心算、樂器班這樣的興趣班也層出不窮。在教學目標上,一些幼兒園還強調將“幼小銜接”作為學前教育的基本培養(yǎng)目標,提出入小學前要學會百以內的加減法、認識600個漢字、背誦上百個英語單詞。不僅如此,小學評價標準也被部分幼兒園照搬,教師對幼兒的作業(yè)、制作、圖畫等打分,有的還進行期末考試,將成績通知幼兒家長。這個現(xiàn)象尤其在民辦幼兒園中十分常見。
事實上,設立種類繁多的小學課程,對幼兒園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記者了解到,多數(shù)幼兒園的英語、數(shù)學、拼音等課程都是在正常伙食費、保教費之外再額外收費,每門課程200元左右,而且數(shù)學、拼音等課程都是孩子必上的。
專家超前教育弊端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無論是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幾乎所有幼教工作者都明白一個道理:幼兒教育“小學化”是孩子厭學的根源。特別是幼兒教師用不規(guī)范的方式進行小學教育,不僅禁錮孩子的思維,更禁錮了孩子的求知欲。
武都路一所幼兒園的李園長告訴記者:“幼教教材印刷再精美,也改變不了它作業(yè)的本質,小孩子還是沒多大興趣,更多都是填鴨式教育。”
他同時坦言,現(xiàn)在家長、社會都有這樣的需求,盡管幼兒園知道這樣不好,也還這樣教。
已經從事幼教工作20年的蘭州市城市學院教授、甘肅省教育學會幼教專委會常務理事沈建洲說,孩子在6歲之前身體、心理發(fā)育還達不到寫字的程度,幼兒園孩子負擔太重對于未來的學業(yè)反而影響不好。”沈建洲說,3-6歲的孩子記憶力好,模仿性高,但記得快忘得也快,填鴨式的學習沒有意義。
“整個小學一年級都在進行拼音教學,從認識、讀、鞏固、運用,整整一個學期,很少存在學生跟不上的問題。如果幼兒園就開始拼音教學,到小學還在進行重復學習,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已經從事小學教育十多年的王玉梅老師說,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來看,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一些知識后,上小學時就不認真學,反而落后于其他同學。
前幾年瘋狂流行的幼兒珠心算漸漸淡出了市場,證明了錯誤超前教育帶來的惡果。王老師說,很多四五歲就會計算千位以內加減法的孩子,到上三四年級后,數(shù)學很快下滑,“珠心算更多的是機械記憶,并沒有形成數(shù)學思維,而孩子的思維習慣一旦養(yǎng)成,很難更改。”
沈建洲認為,“一個孩子是否聰明,不是看他認識多少漢字、掌握多少英語單詞,而是要看他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傷仲永’的故事從古到今都有,提前教育并不會帶來好的后果,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
記者了解到,為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繼續(xù)蔓延,山東、安徽、黑龍江等地的教育部門已出臺規(guī)定,嚴禁幼兒園使用小學教學內容的課本等。
沈建洲呼吁,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監(jiān)管力度,加強對教師、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監(jiān)管,對一些機構的錯誤宣傳觀念要及時制止。“幼兒教育應側重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啟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游戲、玩耍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習慣和能力,鼓勵他們個性化發(fā)展,在玩的過程中讓他們學會禮貌、分工、合作、責任。”沈教授說。
從事幼兒教育近20年的馬園長也建議,家長們一定要正確對待幼兒教育,避免盲目跟風。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交往環(huán)境,要比提前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會玩的孩子才會更聰明”。 本報記者
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