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這五個字分別給大家闡釋一下:
第一,書法與兵法都善于謀。
什么是謀?謀就是謀略,謀劃。謀是兵法的核心,軍事最主要就是謀。書法呢?謀也是決定書法質(zhì)量的一個基本條件。
先講一下兵法的謀。盡管古代兵法和現(xiàn)代兵法,包括外國的兵法五花八門,但是所有的兵法共同一點,都是重視這個謀字。我們知道《孫子兵法》十三篇,第一篇就是叫做《計篇》。計,謀也。計謀計謀,計就是謀?!秾O子兵法》在《計篇》當中,有很多關于謀的論述。他說,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乎無算。也就是說打勝仗主要在算,你算多你就勝多,你算少就勝少,何況不算呢?所以說兵家十分重視謀的作用,要做到胸有成竹,未戰(zhàn)先勝。在《形篇》當中孫子又說: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鮮明地提出來一種先勝思想。仗還沒有打,勝負已經(jīng)定了,定在什么地方,就定在謀略當中。我們知道漢代的張良,是一個謀略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是指他。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更是謀得化身,早已家喻戶曉,自不待言。關于謀這一點所有的古代兵書里面強調(diào)非常多,我就不多說了。我講一下現(xiàn)代兵法對謀的運用??谷諔?zhàn)爭時期,有些人一看日本軍隊很強大,中國這么弱,就認為中國必然亡國,產(chǎn)生了亡國論思想。針對當時抗日戰(zhàn)爭悲觀論,毛澤東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軍事文章叫《論持久戰(zhàn)》。毛澤東對中日兩國政治的經(jīng)濟的軍事的歷史的等很多方面進行了分析,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但是是持久戰(zhàn)。他還把中日兩國交戰(zhàn)的三個階段都預測得清清楚楚。哪三個階段呢?就是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這么三個階段。后來的抗日戰(zhàn)爭實踐證明了毛澤東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解放戰(zhàn)爭毛澤東對謀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當時國民黨800萬大軍,共產(chǎn)黨力量與之相比相差是很懸殊的,他把我們對國民黨的戰(zhàn)爭計算得更準確。三年解放戰(zhàn)爭,共產(chǎn)黨打下了天下,完全實現(xiàn)了毛澤東預言,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所以說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世界廣泛傳播是由于它的偉大,毛澤東的謀略是杰出的。
軍事上的謀略與書法是怎么聯(lián)系的呢?書法上的謀略主要指的是謀篇布局、意在筆先。我們在寫書法之前,心里實際上就有了數(shù),而不是拿起筆來慌慌張張地去寫,這叫謀篇布局,意在筆先。漢代有一個大文學家叫蔡邕,是蔡文姬的父親,這個人是一個大學問家,他不僅懂軍事,懂藝術,還懂天文地理,還懂音律,是曹操的老師。他有一篇論書法的文章叫做《筆論》,他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他說什么呢?你要是書寫之前,首先就松散你的懷抱,你要放松,要靜思,這個時候其實就是一種構思,之后你才能拿起毛筆寫,如果沒有構思,腦子里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拿來慌慌張張寫,即是用再好的筆也寫不出好的書法作品,就是這么一個意思。他還說,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我們知道晉代的王羲之,書圣,他在一篇文章叫《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說:夫欲書者,先于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通,意在筆先,然后作字。他說得非常清楚了,就是一定要在腦子里先構思好,先準備好,這就是謀在書法里面的運用。我們既然講謀對書法有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么樣才能做到謀呢?
清代有一個書法理論家叫楊賓,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大瓢偶筆》,他說用意之絕必先凝神定律,萬念皆空,然后下筆,吾時意在畫中行。是說在這之前必須要凝神定慮,萬念皆空,這樣淳化心靜,就是你的心要很靜,然后你再寫字,情意隨頓挫 而貫入點畫,就是說在創(chuàng)作時心意對運筆的作用,筆下流注的是你的意念。古代人寫字都是研墨,研墨的過程就可以平心靜氣地構思欲寫內(nèi)容?,F(xiàn)在我們都用墨汁了,很省事,一倒就寫了,這個階段就省了。但是恰恰這一省,現(xiàn)代人寫的書法不如古人的那么耐看了。所以現(xiàn)在盡管不研墨了,我們在書寫之前也要凝神靜氣,要想想下面要寫什么,不要匆匆忙忙就寫。過去古代人寫字,不僅僅研墨,而且還要更衣,浴身,還要焚香,這個不是迷信嗎?不是,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成功的一條準則。創(chuàng)作之前,用什么形式書寫,是中堂還是條幅、對聯(lián)?用什么節(jié)奏進行,具體當如何調(diào)配?選擇什么內(nèi)容,古人詩文還是自作詩文?一個人創(chuàng)作前對這些問題思考,就是“意”在起作用。有了創(chuàng)作意念,一些問題便由混沌不開而清晰明了,下筆則似神助。
第二,書法與兵法都注重勢。
古代的兵家和書家都非常重視勢的作用。勢在兵法里面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力,另一個就是態(tài)勢。我們形容一支部隊如何,是用力來形容的,如:這支部隊很有戰(zhàn)斗力;我們形容書法好壞,就說這個字寫得有沒有勁,也是用力這么一個概念。這個力實際上就是講的勢。《孫子兵法》一共6000言13篇,講到勢的地方有15處,實際上《孫子兵法》主要是講勢的兵法專著。孫子說: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他對勢的解釋是,水一流急了能把石頭漂起來,就是力。水是軟的嗎?能夠把石頭漂起來,什么道理?就是勢的作用。一塊石頭放在平地上,看到它是不動的,很靜,如果你放在高山上往下滾,那么這個力量誰都阻擋不了,這個也是勢的作用。善用兵者,就是善用勢,這種勢,就是力量。為什么兵家打仗的時候叫做造勢,勢一旦形成,勝利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勢達不到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書法也是如此。書法也特別強調(diào)勢的作用,古代人論書法的專著當中,多數(shù)都是用勢來形容的。比如講漢代的崔瑗專門有一部書叫做《草書勢》,論草書的勢;晉代的王羲之,專門還有一篇文章論勢的叫做《筆勢論》;衛(wèi)恒還有《四體書勢》。上面我們曾提到了漢代書法家理論家蔡邕,他對勢的論述更加精辟。蔡邕有一篇文章叫做《九勢》,他說,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書法來于自然,自然一立,陰陽就產(chǎn)生了,陰陽既生,形勢出矣。陰陽這么一生,力就有了。他下面還具體講了結字和筆劃書寫中如何造勢。比如我們寫毛筆字的時候,講究的是藏頭,藏頭就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本來橫是由左往右寫的,為什么由右向左起筆?這實際上就是儲勢,好像打拳,要使打出去的拳頭有力,必須先收回來。不會打拳的人就不會收拳;不會寫字的人就不會藏頭,這么一拉就出來了。會寫字的肯定是這樣過來的,欲右先左。藏頭護尾,力在其中,只有這樣寫出來才有力。當然這個力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力而不是重力,所以稱為勢。不會用勢的力是傻力,常見有的人寫字時為表現(xiàn)出有力,使勁往下按筆,恨不得把宣紙弄爛,將筆揉碎,看似有力,實際上這種力是肌膚當中的,稱作肌膚之麗,不是真正的力。所以說書法的力就是勢。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這個勢來了以后是止不住的,勢去是不可遏遏制的,勢的力量是無限的,所以蔡邕把書法的運筆概括為九種勢,哪九種呢?
第一個就是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就是說你凡是落一個字的時候,底下一定要托住上面,上面一定要蓋住下面,這就是結字的勢。第二是轉(zhuǎn)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jié)目孤露,也就是剛才我講的欲右先左,要向右行駛的時候要要先向左,然后向右一轉(zhuǎn),這就有了力。你不能使它露在外面,露在外面力就沒有了。第三個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右先左,至回左亦爾。意思就是欲右先左,等落筆的時候又得回到左邊來,這叫護尾。第四種勢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個藏頭必須是中鋒,不中鋒你是藏不了頭的。我不知道這里寫字的人多不多,因為聽這個課,可能有很多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你們都知道,所謂中鋒問題一直是千年來在書法界里面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們說,中鋒用筆,是書法的根本大法。歷代人都講中鋒,如果不會中鋒用筆,寫出來的筆畫絕對不是立體的,是扁的,是沒有味道的。有的說是筆筆中鋒,其實筆筆中鋒是不可能的,什么時候側(cè)鋒,什么時候中鋒,什么時候偏鋒,這個是有很多講究的。但是無論怎么變中鋒是核心,是根本大法。蔡邕講的是中鋒就是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他說令這個筆尖常在點畫中行,始終在這個筆劃中間行。他是這么解釋的,這么解釋后來有很多人也在引用,也有很多人在批判他,爭論不一。根據(jù)我這些年研究的體會,我認為要理解中鋒用筆,應當從了解毛筆的構造開始。毛筆為什么制作成圓的,而不是扁的?為什么合起來是尖的,散開后又是平的?現(xiàn)代的板刷是扁平的,為什么不能寫書法?原因很簡單,它不圓而沒有筆尖。中國毛筆的特點是圓、尖、齊、健,也被稱作筆之四德。它粘上墨以后是尖的,散開則是齊平的,整體上又是圓的,可以八面出鋒,這就為書寫不同粗細和各種形狀的筆畫奠定了條件。毛錐神通廣大,什么樣的形狀都能寫出來;蔡邕說:惟筆軟而奇怪生焉。他說正是因為毛筆軟,才產(chǎn)生了那么多的變化,扁平的板刷就沒有辦法寫出如此變化無窮、豐富多彩的筆畫來。因此要理解中鋒,實際上很簡單,不復雜,你了解了毛筆結構就不難理解,就是把毛筆順著它的鋒去寫,并非是筆尖常在點畫中行,因為寫粗點的筆畫時,筆就散開了,就看不到筆尖了。毛筆有很多毛來組成的,順著這個毛去寫,那就是中鋒,你如果形成一定的角度去寫,那就是側(cè)鋒,要是再橫過來這么去寫就是偏鋒。中鋒、側(cè)鋒和偏鋒,都有它的用處。中鋒寫出來的筆畫是具有立體感的,是圓柱形。側(cè)鋒寫出來以后,因為它不順著筆鋒去寫,或橫著去寫,必然出現(xiàn)很多飛白或橫鱗,有很老辣的感覺,有些人畫畫的時候,很善于用這種偏鋒去擦,這種角度就是一種偏鋒。我覺得中鋒和側(cè)鋒他們之間是不可分的,因為你要轉(zhuǎn)折的時候,它必然要用一定的側(cè)鋒。比如寫橫折,你把這個橫這樣寫過來以后,往下頓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就是側(cè)鋒,把鋒調(diào)到中間再往下來又形成了這種順鋒即中鋒。就是這么一個過程,所以說研究書法的時候,不要光琢磨它的字上面的東西,要用心體會,體會了很簡單,順著毛去寫就是中鋒。當然順著毛去寫還有一個逆鋒,要是上來就順毛去寫,寫出來起筆的地方就沒有力量,有一些需要尖起的時候就順鋒起,大部分還是要藏鋒。護尾還有疾勢,還有掠筆還有澀勢,還有橫鱗,橫鱗其實就是一種偏鋒,拿毛筆橫著去一擦就像魚鱗似地。蔡邕說,如果你把這九個勢掌握了,那么你無師自通,你只要把這9個勢掌握了,你寫字的時候沒有老師你也能寫好。實際上這個老師就是蔡邕。大家不妨把蔡邕的《九勢》讀一讀,對我們書法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