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犀角雕 數(shù)百年來,犀角雕的上乘之作一直猶如鳳毛麟角。中國本土的犀牛早于公元前500 年已絕跡,傳世犀角器大多產(chǎn)自印度、爪哇、馬來半島和非洲,進口后交由巧匠加工并進獻豪門貴胄,是極具異域風情的藝術(shù)品。如今,傳世犀角雕極為稀缺,估計總數(shù)不超過4000 件,因此上品犀角雕更加炙手可熱。在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曾推出 “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 (I)”,上拍的31件精品中有多件拍品以原先估價的兩倍成交。今年5月,香港佳士得再接再厲推出第二場“松竹堂”專拍,呈獻30 件明末至清朝中期的犀角雕刻杰作。這兩個專場,均可謂凝聚了松竹堂主人——霍滿棠先生30余年的收藏心血,其中自然型雕犀角杯是經(jīng)典的主流。明清犀角雕的器形多呈自然馬蹄杯;又因犀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別有一條淺淺的縱向凹槽和一棱凸起的筋脈(稱為天溝地崗),因此,明清時期的自然形犀角杯,就利用天溝作杯的流口,地崗作杯的把柄。此次專拍還有十分獨特的人物圓雕以及三弦瓶的造型,都是難得一見的典藏級重器。 霍滿棠先生原籍廣東,出生于香港,成年后赴紐約求學。由于家族經(jīng)營中藥材生意,“因緣際會”,心有靈“犀”,他逐漸成為華人中首屈一指的犀角雕私人收藏大家和研究者。 《藝術(shù)與投資》:根據(jù)您多年的詳細統(tǒng)計,傳世犀角雕全球不足4000件。它們目前主要散布在哪幾個博物館內(nèi)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霍滿棠:世界上只有少數(shù)幾個博物館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犀角雕收藏。首當其沖的是愛爾蘭切斯特?貝蒂博物館(Chester Beatty Library)。Chester Beatty是一位美國人,早年去愛爾蘭開礦發(fā)家。當他富有了之后,特別喜歡東方藝術(shù)品,包括中國、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地的東西。在17、18世紀(康熙年間),也是中國出口茶葉和瓷器最繁盛的時期,同時有犀角雕去到歐洲。后來,貝蒂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犀角雕,十分鐘愛,就陸續(xù)買下不少。以至于這個博物館藏有100多件犀角雕。前幾年由于經(jīng)費問題,此博物館不得不關(guān)閉,而這批犀角雕收藏也被捐贈給愛爾蘭國立博物館。 美國的情況則是,哈佛大學博物館有60多件,芝加哥藝術(shù)研究院(Chicago Art Institute)和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Chicago Natural History Museum)以及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也有一定的藏品數(shù)量。 中國的北京故宮,原來也有幾十個犀角雕,后來香港收藏家葉儀醫(yī)生又捐給北京故宮一批自己的珍藏,所以現(xiàn)在北京故宮的犀角雕應(yīng)該有120件左右。上海博物館也有幾十件。此外,南京博物館有4件,沈陽博物館有2件,其它大部分內(nèi)地的博物館都沒有。 但是臺北故宮只有4件雕刻完好的犀角,另有36件當年從北京故宮帶走的犀角原材料。連未雕刻的原料也一并被帶走了,可見犀角之彌足珍貴。 此外,英國大英博物館:約六件;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約二十件英國Durham大學東方藝術(shù)館:約二十件;荷蘭鹿特丹博物館:約三十五件;香港藝術(shù)館:約數(shù)件;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院:仍有少量藏品。 私人收藏家,有名的當屬剛才提到過的Chester Beatty,還有在巴西生活的德國人阿諾德?安霍(Arnold Arnhold),以及著名的老牌華裔古董商仇炎之的兒子仇大雄(Frank Chow),巴黎的Gerard Levy先生,香港的劉木菊女士都有不小的犀角雕收藏。而新近的收藏家中,臺灣的潘文華先生也對犀角雕著力用心。 犀角雕是權(quán)貴與地位的象征,難以入土保存,現(xiàn)存犀角在材質(zhì)、雕工都是萬中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