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時計,浪漫傳世 1747年,寶璣先生(A.L.Breguet)在瑞士的納沙泰出生,他大部分時間居于巴黎,一生中創(chuàng)造無數(shù)偉大的發(fā)明,他活躍于制表業(yè)中每一個領域,連串的突破令他的事業(yè)不斷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動表、發(fā)明自鳴鐘用的鳴鐘彈簧;以及避震裝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義的簡潔設計更予人驚喜。 寶璣一生重要的發(fā)明包括飛輪擒縱結構(Tourbillon)、擺輪雙層游絲(The balance-spring overcoil)、自鳴鐘(The sympathi-que clock)、定速擒縱結構(The 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以及三問表的盤旋式打簧系統(tǒng)(The spring for minute repeater)等卓越設計,均為今日鐘表業(yè)帶來深遠的貢獻。 200多年來,寶璣一直令歐洲歷史上的一些著名的女性為之癡迷和愉悅——其中就有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Marie-Antoinette)、孔多塞侯爵夫人(Marquise de Condorcet)和拿破侖皇帝的約瑟芬皇后(Empress Joséphine)。盡管人們通常不認為女性會更關注技術性能突出的裝置,但事實上,正是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的歐洲上層貴婦們競相購買寶璣表,培育了寶璣創(chuàng)制藝術精品的強烈感情。寶璣明白:要贏得一位女王的心,必須兼具詩人和魔術師的才華。 鐘愛寶璣表一生的那不勒斯皇后 而像卡洛琳娜?繆拉(Caroline Murat)那樣對寶璣表的迷戀可謂是現(xiàn)代腕表史上一段人所共知的佳話。1808年,拿破侖(Napoleon Bonaparte)的這位聰穎而野心勃勃的妹妹戴上了那不勒斯的后冠,從1808年至1814年她在世時共買下了34款寶璣表,令其在寶璣的眾多貴賓中獨領風騷。這位拿破侖的胞妹與其丈夫喬其姆?繆拉(Joachim Murat)國王統(tǒng)治著那不勒斯。在此期間,她與寶璣建立了特殊的友誼,并由此促成了史上首款專門設計于腕上佩戴的表。寶璣于1810年接受委托,1811年收到報酬,并于1812年交付成品,此款時計的設計極具革命性:超薄三問表,鵝蛋形表殼,配有溫度計和由毛發(fā)和金線編織而成的表帶。他下定決心滿足卡洛琳王后的所有要求,不畏重重困難,并因此得到相應的嘉獎。 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皇后系列腕表得名自卡洛琳娜?繆拉(Caroline Murat),于2002年首次投放市場。一望而知的鵝蛋型表盤設計,鑲嵌于表冠上的凸圓形藍寶石,使腕表的裝飾極盡女性風格,但絕無迷走于珠光寶氣之虞。自問世以來,這款腕表就是無可置疑的經(jīng)典之作,不僅從設計上體現(xiàn)女性嫵媚身姿,也在功能上符合現(xiàn)代女性需求。那不勒斯皇后系列腕表標志著寶璣公司的一個里程碑。 貝殼浮雕,再現(xiàn)王室精致 貝殼浮雕工藝這項傳統(tǒng)古老的工藝發(fā)源于Torre del Greco(希臘塔),一個坐落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區(qū)的小鎮(zhèn)。能工巧匠對源自父輩的古典技藝引以為傲,盛情將之齊饗于世,由此誕生了世界第一枚貝殼浮雕表盤。通過對雕刻材料采用高浮雕技法來突出對比色的層次感,使貝殼浮雕成為世界上最令人叫絕的工藝之一。這項原本被用于雕刻紅玉或光玉等寶石的技法也同樣被應用于貝殼雕刻的工藝中。極為細膩的雕刻圖案是由技師憑借一支簡單的鋼針在貝殼的不同層面上刻劃而成。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技師需要對貝殼的色彩、層理、透視度、層次以及整體的透明效果進行仔細篩選及檢驗。來自意大利的雕刻家為寶璣選用天然的海水貝殼,先是經(jīng)過打磨,去除粗糙堅硬的表層,而后再根據(jù)設計要求切割,組成寶璣獨一無二的貝殼件,再由經(jīng)驗豐富的雕刻工匠純手工雕刻成形,工序相當復雜,一旦出錯沒有絲毫修正的機會。所以,這塊被譽為世界第一的貝殼浮雕表盤是一件真正的貝殼微雕藝術品。一枚表盤以向日葵為浮雕主題的表款在2011年5月蘇富比日內(nèi)瓦高級手表的拍場上已經(jīng)粉墨登場,以偏心形式位處于6時位置的時針與分針,似乎欲悄然引退,將舞臺上所有的喝彩獻于貝殼浮雕藝術。鑲鉆白金表殼為藍寶石水晶下的精致浮雕提供了庇護。腕表的透明底蓋透視著那經(jīng)過手工鐫刻并鑲有天然貝母的金質擺陀。腕表與短吻鱷魚皮表帶相搭配,棕色的表帶配有一個精致的鑲鉆折疊表扣。估價在25000至35000瑞士法郎之間,最終以42500瑞士法郎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