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在于挑戰(zhàn)自己
“一個‘杰出’的學生,如果按國內(nèi)最主流的理解來看,那一定至少是成績好的,在此基礎上,再看課外活動、社會經(jīng)歷什么的。”彭天的感受是,做志愿者服務會占用不少時間,但并不代表它們會影響學業(yè),相反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時間管理經(jīng)驗與技巧,將有助于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彭天在北大讀本科時學的是經(jīng)濟專業(yè)。比較中英課程設置方面,他認為,比起國內(nèi)教育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考試和分數(shù)”而言,英國教育考核方式更多元化一些,上課、小組討論、論文或演講報告其實需要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這可能與英國學生人數(shù)比國內(nèi)的少有關系”。
對于在UCL選修了意大利語與管理學雙專業(yè)的徐曦來說,每周兩個專業(yè)才12個小時的課程,而在課堂之外花費的心力遠比課時更多,比如一門一周只有4小時的課,課外自學時間可能多達16小時,在完成課外小組作業(yè)過程中,同學之間會產(chǎn)生很多有趣的思想碰撞。在英國,學校很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會為學生提供很多豐富業(yè)余生活機會,譬如加盟志愿者部和企業(yè)家中心等學生服務機構。
彭天和徐曦一致認為,參加各種活動的前提是保證自己的學習。課程不重,不代表英國的學生對學習掉以輕心。“不管怎么說,學習都是學生的本分和本職工作,如果自己的本分都沒有‘搞掂’,那么去做志愿者幫助別人的時候,難道不會底氣不足么?”彭天如是說。
他們也遇到了所有在外留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從安排一日三餐、找房子等生活小事,到尋求兼職勤工儉學、籌劃假期實習等,全都得精打細算。彭天的成就感來自于,可以兩個小時內(nèi)打包“全副身家”搬到下一個國家,可以一周內(nèi)安頓好在一個新國度的衣食住行,可以跟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談笑風生、打成一片。
“有時一天打工要18小時,回來都累得動不了了;有時一天在圖書館里待12個小時;自己在外吃了苦不能告訴父母讓他們擔心……”來到倫敦一個月后,頭一天剛打完12個小時工的徐曦送走了一位朋友,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忽然之間,心有所動,語言不通、自理生活,所有出國后遇到的困難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他忍不住在馬路邊上大哭起來。“對于杰出的定義,我覺得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白巖松說過一句話,人最好的一輩子好比跳高,是以最后一跳的失敗來宣告最后的成功,所以你就會永遠去挑戰(zhàn)自己。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記者郭珊實習生何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