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圖案密碼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字符號圖案,距今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而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只有2000多年,但“”字符號當時已在馬家窯彩陶的遠古藝術中出現(xiàn)。“”字符號的雛形類似鳥的頭尾和兩只飛動的翅膀,王志安進行了大膽猜想,認為這個圖案應該是鳥。彩陶上的整體圖形類似太陽,王志安認為遠古人不理解太陽周而復始的“運動”,他們的概念中,是鳥在帶著太陽“飛”,即是遠古人思維中的太陽鳥。他們希望太陽能永久性帶來光明、溫暖、安樂、幸福,進而形成了對太陽的崇拜。古人以極強的創(chuàng)造力,把圖案加以抽象、歸納后變成現(xiàn)在的“”字符號。同時,符號本身很像轉動的風鈴,古人顯然把太陽“輪回”的概念加入其中,恰好與佛教的輪回轉生概念相一致。甘肅的不同區(qū)域都發(fā)現(xiàn)了“”字符號,說明遠古人的遷徙很頻繁,或許佛教的源起還需要作更多考證。 另有一些陶器上“”字符號和女陰圖案相鄰并對稱放置。女陰代表當時的生殖崇拜,象征生命的開始,有陰的含義;人的生命終結后靈魂歸天,以“”字符號表達陽的含義。王志安認為,古人將女陰符號和“”字符號并置在彩陶上,他們已在思考“人從何處來,到哪里去”的問題。這也是古人“陰、陽”的原始哲學思維,是對人生和世界的規(guī)律性原始探索。這個觀點提出后,得到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陳望衡、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曙華的認同。博物館里還有很多珍貴器物,如4300多年歷史的“播種人”,60多公分高的馬家窯水紋精美彩陶等,都有著很高的文化及收藏價值。 發(fā)展前景廣闊 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是王志安個人情結所致,“彩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意義重大。要把彩陶保護好防止文化流失。東方民族具有強大的文化根基,西方近代在商業(yè)資本文明方面走在我們前面,但不代表文化的總體性。我們有強大的5000年文化做支撐,要找回自己的文化源頭,堅定民族自信心”。 他慶幸,彩陶文化推廣得不錯,2006年,央視“探索與發(fā)現(xiàn)”欄目曾做過6集的彩陶紀錄片《神秘的中國彩陶》,王志安作為主講解讀了彩陶紋飾。隨后山東、甘肅等省電視臺也邀請他錄制彩陶節(jié)目。其博物館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在博物館的運營模式上,作為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民辦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的王志安,贊同博物館和旅游相結合,開發(fā)相應衍生品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改善私人博物館的生存困境。目前,雖沒有直接效益,但間接效益不可小覷。四川、浙江、江蘇、廣西等省區(qū)紛紛邀請王志安前往講學、交流。隨著其個人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博物館知名度不斷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的研究成果被廣泛認同和推廣,王志安確信今后各方面環(huán)境會變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