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美術館:美術館文化的終極指向還是服務大眾
目前,在當代藝術圈提及元典美術館負責人谷燕,無不對其持有欽佩之情。近幾年,谷燕已經將工作重心完全轉移到美術館的發(fā)展上,只身出國考察國外的美術館,了解國外民營美術館的運作模式,可謂是盡心盡力。談起谷燕以前的事業(yè)可謂是順風順水,在國內谷燕可以說是一位相當成功的房產商。但是,向來喜好文藝的谷燕卻將事業(yè)風向標轉向了藝術領域,毅然關停了所有地產業(yè)務,將所有積蓄拿來投資美術館,完全投入到公益文化事業(yè)中。谷燕的這一舉措令很多人不解,有的人認為“瘋了”。正是谷燕這種闖勁為她贏得了眾多贊譽,真正讓她走上公益愛心事業(yè)的還是她心中那份社會情結。本刊編輯就民營美術館的發(fā)展等問題對谷燕進行了一次專訪,谷燕就自身美術館的發(fā)展進行了詳盡的闡釋并對國內民營美術館的發(fā)展提出了些許頗有建設性的觀點。
打造純粹的公益性藝術機構
談到元典美術館就不得不提元藝術中心,作為其前身,元藝術中心于2008年以《文化之后的文化》當代藝術展在海淀區(qū)正式開館,作為一家私人投資的非盈利公益文化機構正式對外開放。后來由于多種原因,谷燕將這一機構于2010年3月搬遷到朝陽區(qū)望京地區(qū),并正式取得北京市民營事業(yè)機構法人資格證書,更名為元典美術館,于同月21日以雙首展《春分》、《海豹灣》正式開館,并成功舉辦了“偉大的天上的抽象”大型藝術展以及韓國著名藝術家沈文燮個展。在當地文化的傳播和建設方面,元典美術館已成為重要的一個視野窗口,在業(yè)界亦獲得了高度的關注和好評。
現階段,國內民營美術館事業(yè)進行得可謂是如火如荼,給人感覺好像美術館時代已經來臨。在談到元典美術館的創(chuàng)建初衷時,谷燕向筆者講到,當時成立的時候就是想做一個純粹意義上的民營非盈利機構,當代藝術市場的混亂導致很多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元典美術館希望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這是其一;再者,很多藝術家只是傾向于創(chuàng)作,追求藝術文化本身,藝術市場被社會認知的成份又比較低。這時,我們可以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多元的綜合性平臺。第三就是我們有一個很系統(tǒng)的藝術宗旨,如果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后,就很容易迷失,所以做了這么一個公益的美術館,它不受市場干擾,所以我們本身有一個以中國文化為自己核心的藝術宗旨,這樣就可以不受市場干擾。基于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就決定創(chuàng)建美術館而非畫廊。
創(chuàng)建文化支點營造藝術文化平臺
對于時下的“美術館熱”,美術館文化如何才能與當地的文化建設形成一種互動,成為了當下美術館發(fā)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共識。當筆者提及元典美術館在當地文化建設中的必要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時,谷燕對此頗有信心,向筆者講到:“我們元典美術館是在北京在望京地區(qū),但是我們的著眼點還是立足于北京,放眼世界。我們周邊藝術機構非常多,例如798、酒廠等等。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畫廊。如果從整個歷史文化解釋,望京地區(qū)是一個人口眾多、商業(yè)也很發(fā)達的地區(qū),有很多中外的大機構在望京開發(fā)區(qū)。但是在美術館文化教育這一塊,無論是來自欣賞還是文化藝術熏陶,我覺得望京地區(qū)是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域,這是第一。第二,從整個地區(qū)來說,該地區(qū)科技可能是高度發(fā)達,但是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如果沒有一個文化上的支撐,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是一個瓶頸,沒有底蘊。眾多藝術家以及愛好者聚集在望京地區(qū)及其周圍,我覺得從大家的需求來說,可能也需要美術館這么一個平臺為大家提供機會欣賞或者是展覽展示的機會。
至于元典美術館在當地發(fā)展的可能性,我認為元典美術館地處望京地區(qū),離中央美院很近,毗鄰酒廠藝術區(qū)、798藝術區(qū)等等,實際上我們是在它們的中心地區(qū),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家,藝術區(qū)域氛圍的聚集,相對應該是比較核心的,這是第一。
第二,望京地區(qū)有這么多的機構和社區(qū),元典美術館在較大程度上為參觀的人群提供了一個接觸文化藝術的平臺。另外我們所處的位置交通非常便利,所以方便外區(qū)的人來這里參觀,包括國外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團隊在工作方面的專業(yè)和敬業(yè)。這些方面都為美術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可能性。
美術館的終極指向還是服務于大眾
作為美術館本身,如何與公眾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交流已是繞不開的問題。談及此點,谷燕向筆者提到:“這方面我們做得還是比較多,我們做了不少活動來完善,我們都是邀請更廣泛的群體參與進來,并不僅僅是藝術家群體,而是各界的人士來做活動。此外,美術館做一些有影響力的展覽,每次我們都會通知很多大眾媒體,這樣他們的全面報道是非常公眾化的,無論是他們面對的人群還是宣傳的語境,都是大眾更可以理解的。另外,我們也做了很多社會活動,比如我們美術館自身也去宣傳,包括我們到各個院校去進行宣傳,以及我們做的一些藝術跨界的交流活動,包括跟社區(qū)的聯系,其實目的都是讓美術館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談到這些環(huán)節(jié)總繞不開資金問題,“建美術館易,養(yǎng)美術館難”似乎成了民營美術館發(fā)展的枷鎖式寫照。對于資金鏈方面的問題,谷燕特別強調到:“我們到目前為止是完全非盈利。目前,我們正在籌備、組織一些美術館的配套服務。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藝術俱樂部,俱樂部是一個獨立法人,但是俱樂部將來的運營效益是為美術館來服務的。還有就是我們做了一個科技實驗室,是為視覺藝術服務的一個實驗室,但是它的服務范圍很廣。它們甚至都可以從腦科學的角度去做很多的實驗以及報告,這些方面產生的費用、經濟效益都是為美術館做配套服務的。其實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現階段創(chuàng)辦民營美術館是非常困難的,還是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也試圖同一些機構在談,看有沒有可能得到一些別人的資助或者是贊助或者是捐贈,但這些是一個非常長期的事情。另外還有就是政府的配套支持,我們也在努力,但是目前來說,都還只是在努力中。
突顯自身美術館的發(fā)展優(yōu)勢
現階段,國內相當一部分民營美術館在硬件設施方面已無可挑剔,不過在軟件建設方面的上升空間還是非常大的。當筆者問及元典美術館的優(yōu)勢時,谷燕介紹到:“我們美術館最大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們美術館可能得益于我們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藝術家或者是批評家,大家對美術館的認知是共同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大家都是齊心協(xié)力地來做,也沒有人計較付出和利益,這是我們的一個優(yōu)勢;第二,我們的實驗和腦認知的實驗室也是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因為我們這個實驗室從全球來說,對視覺藝術,無論是平面繪畫、對裝置、抑或雕塑,以及對其它的藝術,在全球來說都是一個最領先的實驗室。而且在這方面恰恰也有很大的需求,因為它是從科學的角度以及腦科學的角度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能把人們潛意識最深層、最真實的意識調動起來。
筆者通過和谷燕初步交談,發(fā)現她對美術館的付出遠遠超出外界的想象,對文化藝術事業(yè)的執(zhí)著亦非常人所及。在此,筆者用谷燕的一句話來做為結語:“做美術館,也是為了要證明中國人是有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