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福東.《留蘭》. 影像. 2003年?在這次展覽中,大量的小人書作為裝置一樣的作品被陳列出來,一方面體現了傳統(tǒng)水墨的閱讀性,另一個方面也展現了時代的命運,對閱讀性的豐富是難得的,傳統(tǒng)文人畫其實是可讀可品味的,不是西方的看視或者凝視方式。線條的人間化,不禁讓我們想到人間佛教的努力, “在線”人間——顧名思義也是——“再現”人間的悲歡離合!漢語的音義雙關讓我們一下子領會到策展人把中國文化線條的命運與西方再現或者表現的觀照方式一下子奇妙對接起來了。面對現代性試圖容納凡俗性,并且讓一個個個體在閱讀中進入這個具有歷史感的敘事,成為藝術文本的一部分。其中還有一些年歷,民間年畫等等,都充分展示了水墨線條無處不在的生命力。 當然,外國藝術家對線條的理解,尤其是日本藝術家,主要從裝飾性,從圖案性,還有手工感上擴展著水墨的邊界,如同影像技術對水墨的擴展,已經徹底超出了水墨邊界,但卻又余留了水墨的某種精神氣質。 水墨藝術, 無論是語言形式上 “線”的游走、變化,還是藝術內容上還原山山水水的氣候特征,傳統(tǒng)山水畫里有中國人不厭其煩的吟之詠之、描之空之的風雨晴晦,氣韻生動流變的是氣,其實也是氣候,是時間,是機。即水墨還有著流動,滲透,滲染的一面,這一面讓水墨的時間感更強,而且如果與影像的時間性結合,會更加富有表現力,“水墨的流變性”,可能成為水墨國際化的一個新的機會,這一次的展覽,這個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現,值得我們好好關注! 西方圖像藝術在繪畫中走至印象派、立體主義等現代繪畫藝術的同時誕生了影像藝術,絕不是偶然的,印象派、立體主義、影像等都是作為空間的圖像藝術向時間裂變的另一圖像藝術變體。影像以每秒24幀畫格的運動方式(無論膠片時代的真實運動還是數碼影像時代的虛擬運動)記錄著或模擬著現實中的運動著的世界,即便是動畫片也是如此。所以說,現代繪畫一直在走向時間,能否說也是在走向時間所代表的 “東方”?而“水墨-影像”就是其中很有趣的一個會合處,因為水墨與影像最本質的共同點就是時間性。 …… “在線人間”的展覽,打開了一個觀眾可以參與的世界,一個可以被不斷解釋與閱讀的充滿懷舊與夢想的世界,這是一個線條自身生長的生命史,線條的過去與未來在這里得到了緊密關聯。(文章有節(jié)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