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像所有系統(tǒng)一樣,這個系統(tǒng)也具有系統(tǒng)必須的秩序、邏輯和結構,它們決定了這個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品質和生命軌跡,可能不止這些,它們還決定了這個系統(tǒng)的獨特性。
中國畫的語言系統(tǒng)是由五個部分構成的,它們分別是以空白為底、以線造型、平面性、裝飾性與程式化和似與不似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不能束括中國畫語言的全部,但其對中國畫語言系統(tǒng)的影響則是這之外的其它存在不能替代的,可以這樣說沒有這五個部分亦即沒有中國畫作為系統(tǒng)的存在。這五個部分相互依存,彼此形成有次序的存在,前一個存在是后一個存在的基礎,而后一個存在又是次后一個存在的前提,它們之間像一個鏈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牽制,具有因果聯(lián)系,部分構成系統(tǒng)的整體,整體支持部分的存在,相互因彼此的存在而存在。五個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部分的缺失都意味著整個系統(tǒng)的塌陷。
一直以來,中國畫始終未被認為是一個系統(tǒng),或者說未被在系統(tǒng)的意義上予以認識,這是中國畫認知層面的一個重大缺失,這一缺失不僅影響了對中國畫的識斷,亦為中國畫的傳承與變革造成了困難。
以空白為底
所謂以空白為底,即中國畫的基底作畫伊始至畫作完成始終不呈現(xiàn)任何跡象,而是一片空白,即沒有時間或空間的暗示,亦沒有情景或場域的預設,是全然沒有指向的存在,處于絕對的中性狀態(tài)。
沒有人以為這是一個特征,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tài),以為這種狀態(tài)是天經地義的,但這是無法忽略的疏失。因為沒有以空白為底,中國畫的其它特征亦即無從談起,以空白為底其實是中國畫的基礎性特征,第一性的特征,是其它一切特征的母體,其它一切特征都附翼于此,中國畫的語言所以會形成一個系統(tǒng)以空白為底是個緣起。
這個特征源于何時,緣何如此,是并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迄今沒有人回答這一問題,甚至沒有人產生過回答這一問題的動議,它們只是事實存在,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接受這個事實,并未意識到它或可能是另樣的存在。
依今日之所見之所能見中國最早的繪畫是先秦帛畫與漢墓壁畫,它們即是以空白為底,與今日的中國畫并無二致。先秦帛畫雖在基底上繪有圖形,但并未改變以空白為底的特征,它或是以空白為底另一種形式。中國畫的其它特征亦多于兩漢時具備雛形,而漢墓壁畫影響其后代者甚至還有其神韻。
中國畫至魏晉其格局已近完備,空白為底以外,以線造型、平面化、裝飾性、似與不似都已臻于成熟,惟其程式化是其后來的呈現(xiàn)。魏晉以后,中國畫幾無改變,所謂改變都在局部,譬如線有工寫,形有凹凸,裝飾亦或程式一變再變,但以空白為底則一如既往,其空白如其初始,從這一點看,從顧愷之到齊白石雖間隔千余載但仍可以類比。這或可以佐證。
中國畫只要以空白為底不變其它特征亦大致不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