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李安用的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來展現自己中西合璧的氣質。李安的前兩部長片《推手》和《喜宴》中個人生活的影子非常明顯,非常取巧地選擇了在國外的中國人這一場景。第三部《飲食男女》回到了臺灣,把地域沖突換成了代際沖突,沖擊片中大家庭傳統關系的,很明顯是來自西方的現代觀念。由于這三部電影都突出塑造了郎雄扮演的“父親”形象,被稱為李安的“父親三部曲”。 《飲食男女》獲得了199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也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第二年,李安執(zhí)導了自己的第一部英語長片———根據簡?奧斯汀名著改編的《理智與情感》。他在這個西方故事里找到了東方式的細膩,在他的電影里,英國的莊園成了《紅樓夢》里的大觀園,每個角色的一顰一笑都氣韻流長。 叫好又叫座的《理智與情感》打響了李安的好萊塢頭炮,不過在此之后,李安并沒有乘勝追擊,繼續(xù)拍攝有大眾影響力的片子,而是選擇了兩個相當小眾的題材。1997年的《冰風暴》表現的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倫理崩潰,1999年的《與魔鬼同騎》講的是南北戰(zhàn)爭中的道德悖論。這兩部影片也是和中國完全不相干,但浸透其中的,卻是李安對倫理和道德的關懷。 2000年開始,李安有一個向商業(yè)電影的轉向,《臥虎藏龍》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武俠風潮,《綠巨人》則趕了一趟好萊塢的漫畫電影熱。盡管兩部影片有著非常明確的商業(yè)計算,但李安還是成功地給片子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兩片可能是在各自類型中最具人文精神的例子。《臥》、《綠》兩片也是李安作品得以在內地公映的兩部。 2005年,新片《斷背山》改編自著名短篇小說的“斷背山”,在第62屆威尼斯影展中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第63屆金球獎上奪得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此片自上映以來備受矚目,更成為第78屆奧斯卡的贏家。 就像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那樣,《推手》和《喜宴》之前,李安有6年“蝸居”家中的生涯。李安自1984年于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yè),取得碩士學位。1985年2月他躊躇滿志要回臺灣發(fā)展,行李運往港口的前一夜,當時美國三大電影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經紀人看了他的畢業(yè)作品《分界線》,當場與他簽約,并對他說:“你在美國一定沒問題,如果有,那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p> 誰知一等就是6年。6年里,李安做過的最接近片場的工作就是在倉庫里看攝影器材。對李安來說,這個壓力是沉重的,尤其是面對父親。作為臺灣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長,李安父親對李安的期望是完全中國士大夫式的,他對李安的期望是出國讀書,然后回國做大學戲劇系教授。李安學戲劇、電影,父親雖然答應支持,心里卻一直很矛盾。據說楊德昌得了獎,他媽媽說:“你今年幾歲了?得了獎,應該找個正經工作做了吧。”而李安在拍攝《理智與情感》期間,他父親說:“等你拍到50歲,應該拿了奧斯卡,到時候就教書去吧?!?/p> 因此,從1990年的《推手》,到1994年的《飲食男女》,都是探討父親與家庭關系,被稱為“父親三部曲”。李安說,對于《喜宴》,他自己最感動的一幕,是唐人街飯店老板老陳在幫昔日老長官操辦完婚事后,站在電梯口目送長官。長官要和老陳握手,老陳不敢。偉同的父親只有默默地拍拍老陳的手——“一切盡在不言中,一個‘忠’字一個‘孝’字統治了我們中國人好幾千年吶?!痹凇断惭纭防铮畎矂?chuàng)造了一個非常中國的“圓滿結局”:偉同的父親找賽門談話,拍拍他的手,算是默認了。偉同才知道,父親原來什么都知道。李安認為,這才是中國人,尤其是父親一輩中國人的處理方式——什么都知道,但是為了大家的和諧,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