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
參加“*”期間首屆全國美術展覽,并結識了王懷慶、孫景波、張紅軍、艾軒等北京美術界精英。
創(chuàng)作《黃河頌》。
年底與張芷結婚,兩人常躲在棲身的小閣樓里欣賞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巴赫的名曲。
1973年
父親去世。
兒子陳凜出生。
創(chuàng)作《南來北往》、《魯迅在廈大》。
1974年
創(chuàng)作《寫于長夜——魯迅》。
1976年
創(chuàng)作《蘇州》、《刑場上的婚禮》(與蔡江白合作)。
為《中國文學》季刊英文版小說《藥》和《金光大道》作插圖,其中根據(jù)魯迅同名小創(chuàng)作的《藥》獲全國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獎。又與電影界人士交往頻密,為謝晉執(zhí)導的《青春》和楊延晉執(zhí)導的《苦惱人的笑》等影片設計海報。
1977年
經著名軍事畫家何孔德力薦,創(chuàng)作油畫《占領總統(tǒng)府》(與魏景山合作,現(xiàn)藏于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創(chuàng)作《工廠工人》。
1978年
法國19世紀巴比松畫派的作品自巴黎往上海展覽。陳逸飛首次親睹西方名畫真跡,心靈震撼,對米勒的作品尤其神往。
1979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當選為全國文學藝術界工作者大會代表。
創(chuàng)作《踱步》。
1980年
經香港赴美國紐約自費留學,在港期間得到電影制片人朱牧夫婦幫助。9月1日美國“勞工節(jié)”當夜抵達紐約,繼而在紐約大學攻讀,《藝術新聞》稱其為“第一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到美國學習的藝術家”。留學期間生活清苦,仍鼓起勇氣走進氣派堂皇的畫廊盡情欣賞名畫佳作。對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畢加索回顧展尤其印象深刻。
多幅作品參加北京全國美展。
作品于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及康州新英倫現(xiàn)代藝術中心展出。
1981年
入讀紐約亨特學院,獲美術專業(yè)獎學金。到羅耶藝術修復與裝裱公司修畫,接觸大量西方名畫家如沙俊、畢加索及瑪達威路的作品,對西畫制作有更深入的認識,更迷醉在畫藝的世界里。
1982年
多幅作品在麻省史密斯學院藝術博物館及波士頓市政大廳畫廊展出。
《占領總統(tǒng)府》獲“1977-1982年全(中)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評選”一等獎。
春季,巨幅歷史畫《踱步》和《一個藝術家的肖像》在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展出。
因“不想做修畫專家而想做畫家”而辭去修畫工作,傾其所有乘火車作自助歐洲游。為節(jié)約開支,晚上多在火車上度過。兩月內遍訪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10余個國家的博物館,觀摩大量歐洲名畫原作,夙愿得償。
1983年
9月1日在美國的首次個人畫展在哈默畫廊隆重舉行,此時距他赴美正好3周年。
10月3日-22日在紐約哈默畫廊舉行首次個人畫展非常成功,畫廊購下其作品12幅。至1990年,先后在此舉辦6次個人畫展。
創(chuàng)作《古橋》、《寂靜的運河》、《笛手》。
1984年
獲紐約亨特學院藝術碩士學位。
加入曼哈頓的中國藝術圈子,與作曲家譚盾、電影導演張藝謀等名士交往。在哈默畫廊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后,畫評家以“浪漫寫實主義”來形容他的作品。
創(chuàng)作油畫《故鄉(xiāng)的回憶》、《年輕的大提琴手》、《童年嬉戲過的地方》、《少女》、《鋼琴手》。
1985年
在華盛頓科克倫美術博物館舉行個展。
為聯(lián)合國創(chuàng)作水鄉(xiāng)題材油畫,其中《雙橋》被選用作5月10日首日封。
6月3日,在美國華盛頓已有120年歷史的科克倫藝術博物館舉行個人畫展。
應邀在華盛頓的康科蘭畫廊舉行畫展。
創(chuàng)作《吹笛魂》。
1986年
與結婚14載的張芷友好分手。
創(chuàng)作《橫臥的*》。
1987年
看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美國天堂——哈遜河畫派的世界”畫展,靈感所至,赴哈遜河畔創(chuàng)作一系列的風景畫。
創(chuàng)作《長笛手》。
1988年
首次到西藏北部和甘肅南部游歷,對西藏神秘獨特的風俗民情產生共鳴,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以西藏為主題的油畫。
創(chuàng)作《中提琴手》、《二重奏》、《樂手》、《兄弟》、《麗人行》。
1989年
首次在日本東京西武藝術館舉行個展,多幅作品被東京富士藝術館及其他知名人士收藏。
游歷意大利威尼斯并創(chuàng)作一系列相關題材的油畫。
為新落成的洛杉磯哈默藝術館繪制哈默博士巨幅肖像。
|